科研产出
秧龄对安徽沿江机插双季早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15
摘要:[目的]确定早稻机插秧高产栽培的最适秧龄。[方法]以高产早稻品种中早15为试验材料,设置20、24、28、32 d 4个秧龄处理,研究不同秧龄对机插双季早稻秧苗素质及产量的影响。[结果]秧龄在28 d以内,随着秧龄的延长秧苗素质提高,秧块状态良好,群体颖花量显著增加,最终使得产量显著增加。当秧龄超过28 d时,秧苗单株白根数显著减少,根冠比降低,秧苗素质下降;株高整齐度降低,成苗率下降,秧块状态变差,最终导致减产。[结论]安徽沿江地区机插双季早稻秧龄在24~28 d较适宜,以28 d最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苗抛栽秧龄对杂交中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研究了大苗抛栽秧龄对杂交中稻生长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抛栽秧龄对杂交中稻秧苗素质、分蘖发生及成穗率、干物质积累、产量因素及产量等均有较大影响;长秧龄各处理的产量均较短秧龄的对照(21d秧龄)增产,其中,E(49d秧龄)、D(42d秧龄)、F(56d秧龄)、G(63d秧龄)处理较对照分别增产933.4kg/hm2,857.8kg/hm2、775.5kg/hm2、544.5kg/hm2,增幅分别为11.2%、10.3%、9.3%、6.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秧龄和播种量对秧苗素质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1993
摘要:稀播可明显提高秧苗素质,有利于培育带蘖壮秧。杂交早稻适宜的播种量为每亩15—20公斤,杂交双晚亩播种量应控制在10—15公斤;秧龄对秧苗素质的影响与播种量有关,稀播秧龄弹性大,反之则小。在上述播种量的范围内,早杂秧龄可延长到45天,双晚杂可延长到40天左右。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