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皖麦606的选育与利用
《安徽农业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讨抗赤霉病(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新品种皖麦606的推广与应用前景。[方法]介绍皖麦606的选育经过,并分析其主要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品质、适应范围和利用前景,概述其主要栽培技术。[结果]皖麦606(原代号皖0606)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利用矮败小麦进行轮回选择选育而成的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该品种春性,一般单产6.0~7.5 t/hm2,适于沿淮及淮南地区中上等肥力水平的地块种植;株高85~90 cm,长芒、白壳、红粒、半角质,千粒重40~42 g,后期转色好,不早衰,特别是对小麦赤霉病抗性强,作为稻茬麦优势更强。适宜播种期为10月下旬至11月上中旬,基本苗可掌握在180万~270万/hm2之间。[结论]皖麦606产量高、抗性强,综合性状好,2013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皖麦2013004,植物新品种权保护申请公告CNA010866E,在沿淮及淮南地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关键词: 皖麦606 矮败小麦 轮回选择 抗赤霉病(Fusarium graminearum Schw)
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轮选22的选育及性状表现
《安徽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探讨抗赤霉病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inn.)新品种轮选22的推广价值及应用潜力。[方法]介绍轮选22的选育经过,并分析其主要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品质、适应范围和利用前景,最后概述了其栽培要点。[结果]轮选22(原代号皖0202,皖麦202)系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利用矮败小麦进行轮回选择选育而成的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弱春性,一般单产6.0~9.0 t/hm2,适于沿淮及淮南地区中上等肥力水平的地块种植;株高80~85 cm,长芒、白壳、白粒、半角质,千粒重40 g左右,后期转色好,不早衰,特别是对小麦赤霉病抗性强,作为稻茬麦优势更强。适宜播种期为10月中下旬至11月初,基本苗可掌握在180万~270万/hm2。[结论]轮选22性状优,产量高,品质好,在沿淮及淮南地区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皖9926的选育与利用
《安徽农业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 992 6系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与中国科学院等离子体物理研究所合作 ,从矮败小麦进行轮回选择群体中选得的可育穗再经离子注入引变选育而成的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该品种弱春性 ,一般单产 5 2 5 0~ 675 0kg/hm2 ,适于安徽、江苏沿淮及淮南地区、河南南部及湖北中上等肥力水平的地块种植 ;株高 80~ 85cm ,长芒、白壳、白粒、半角质 ,千粒重 40g左右 ,熟期转色好 ,不早衰 ,抗赤霉病、条锈病 ,品质优 ;适宜播种期为 10月中下旬至 11月初 ,基本苗可掌握在 180万~ 2 40万 /hm2 左右。
关键词: 矮败小麦 皖9926 轮回选择 离子注入 抗赤霉病
“矮败”小麦回交群体若干重要性状的相关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 2001 CSCD
摘要:用矮败小麦不育株为母本 ,40个普通小麦品种 (系 )为父本连续回交三次 ,共衍生出 12 0份后代群体。通过对各群体的不育株、可育株的株高、穗长、千粒重等性状的相关分析 ,探讨了“矮败”基因回交转育的效应。不育株 :连续注入父本遗传种质 ,对其各性状表现影响较小。其株高一般 45 cm左右 ,回交几代后 ,高秆父本衍生的后代略高于中矮秆父本的后代。与可育株相比 ,其穗子较长 ,小穗数多 ,但千粒重较低 ,开花一般迟 2~ 4d,而早花父本衍生的后代花期也早 ,迟花父本后代花期较迟。可育株 :性状表现与父本关系密切 ,并随回交世代的增加而逐渐接近父本 ,其 F1 、BC1 F1 、BC2 F1 各世代群体株高依父本株高的直线回归方程分别为 :YF 1 =5 6 .2 10 +0 .3194X、YBC1 F 1 =40 .435 +0 .5 119X、YBC2 F 1 =2 1.6 87+0 .775 9X。大穗多花多粒的父本衍生的可育株一般也是大穗多花多粒 ,千粒重大都表现超父优势。早花父本衍生的可育株花期早于迟花父本后代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