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矮败小麦研究进展及其在安徽的应用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黄晓荣 1 ; 甘斌杰 1 ; 夏孝群 1 ;

作者机构: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安徽省农作物品质改良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矮败小麦;等离子诱变;轮回选择;育种

期刊名称: 种子

ISSN: 1001-4705

年卷期: 2012 年 31 卷 12 期

页码: 42-4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介绍了矮败小麦的创制过程和四大优点,以及矮败小麦在远缘杂交、杂交育种、轮回选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介绍了安徽省矮败小麦与等离子诱变相结合的育种技术体系和成果,并对矮败小麦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 相关文献

[1]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皖麦606的选育与利用. 甘斌杰,黄晓荣,夏孝群. 2013

[2]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皖9926的选育与利用. 甘斌杰,余增亮,汪建来,王瑞,杨赞林. 2004

[3]抗赤霉病小麦新品种轮选22的选育及性状表现. 甘斌杰,黄晓荣,夏孝群. 2012

[4]夏大豆超高产种质MN413创新研究. 张磊,戴瓯和,黄志平,李杰坤,张丽亚. 2001

[5]“矮败”小麦回交群体若干重要性状的相关分析. 甘斌杰,杨赞林,张少华. 2001

[6]离子束诱变小麦新品种皖麦42号的特征特性和栽培技术. 甘斌杰,杨赞林,余增亮,汪建来,王瑞. 2003

[7]皖麦26号(皖8804)的生物学特性和栽培技术. 杨赞林,张少华,甘斌杰,代秉勋,高福平,马广约,周军,沈林,计文超. 1996

[8]雄性核不育水稻研究与利用现状. 许克农,许霞. 1991

[9]作物轮回选择方法及其育种应用. 程堂云,刘文秀,产焰坤,程福如,路曦结,易成新. 2004

[10]安全优质猪肉的生产. ^A王重龙^B1%^A陶立^B2%^A张东红^B3%^A李庆岗^B4. 2005

[11]安徽省粳稻生产与育种现状及发展对策. 邹禹,占新春,程从新,钱宝云,郑乐娅,张培江. 2019

[12]安徽省“七·五”水稻育种的成就和经验. 李成荃. 1991

[13]小麦新品种荃麦725选育与体会. 赵莉,何贤芳,刘泽,朱全贵,葛勇,汪建来. 2019

[14]安徽省农作物种业发展现状及"十四五"展望. 刘枫琪,张耀兰. 2020

[15]小麦抗(耐)赤霉病新品种选育的研究. 杨赞林,甘斌杰. 1999

[16]Wintersteiger小区联合收割机的发展及其在小麦育种中的应用. 李炎,万映秀,曹文昕,张琪琪,张平治. 2011

[17]猪育种中DNA标记辅助选择方法的研究进展. 王重龙,陶立. 2008

[18]猪育种中的选择性状. 王重龙,陶立. 2008

[19]合肥地区多棱饲料大麦品种产量结构和主要农艺性状分析. 王瑞,季昌好. 1999

[20]分子标记辅助选择改良圣稻13和圣稻14的条纹叶枯病抗性. 陈峰,张士永,朱文银,曾生元,杨亚春,袁守江,杨连群.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