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皖南牛(模糊匹配)
2条记录
皖南牛种质资源特性和杂交改良效果分析

中国牛业科学 2019

摘要:[目的]研究皖南牛的种质资源特性,探讨其杂交利用效果.[方法]对皖南牛和和-皖杂交F1代牛进行了初生、6月龄、12月龄和24月龄体重和体尺性状测定.[结果]皖南牛和和-皖杂交F1代牛公母牛在0~6月龄、12~24月龄时是体重增长高峰期,利用日本和牛对皖南牛进行杂交改良,可显著改善其个体小、生长慢等不足,杂交优势明显.[结论]皖南牛是我国优良的地方品种牛之一,具有独特的遗传发育特性,亟需加以保护和开发利用,且杂交改良可能是提高其养殖效益的有效途径之一.

关键词: 皖南牛 种质资源特性 杂交利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南牛Y-STRs与Y-SNPs遗传多样性研究

中国牛业科学 2018

摘要:[目的]从分子水平探究皖南牛的遗传多样性、群体遗传结构及父系起源。[方法]利用PCR产物直接测序、荧光微卫星分型方法,选择2个Y-SNPs标记(UTY-19和ZFY-10)和2个Y-STRs位点(INRA189和BM861)对35头皖南公牛进行遗传多样性检测。[结果]发现35头皖南公牛包含Y1、Y2和Y3 3种单倍型组,其频率分别为2.86%、8.56%和88.58%。普通牛Y1单倍型组只有1种单倍型(Y1-98-158),普通牛Y2单倍型组有3种单倍型(Y2-102-158、Y2-104-158和Y2-106-158),瘤牛Y3单倍型组只有1种单倍型(Y3-88-156),皖南牛Y染色体单倍型多样度为0.2185±0.0924,表明皖南牛有普通牛与瘤牛2个父系起源,遗传多样性较低。[结论]皖南牛属于南方黄牛类型,以瘤牛的种质特性为主。

关键词: 皖南牛 Y-SNPs Y-STRs 遗传多样性 父系起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