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茶树品种对祁门红茶挥发性代谢谱及关键呈香物质的影响
《食品科学 》 202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茶树品种对祁门红茶(Keemun black tea,KBT)香气品质、挥发性代谢谱的影响,以茶树良种‘祁门种’(KMZ)、‘凫早2号’(FZ2)和‘皖茶4号’(WC4)为原料,通过传统工艺制成红茶样。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比较不同品种KBT的挥发性成分差异,结合气味活性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香气特征影响(aroma character impact,ACI)值及香气重组与缺失来鉴定关键气味物质,并分析其在加工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结果显示,通过NIST 11数据库比对、保留指数计算和与标准品比对,在KMZ、FZ2和WC4红茶样品中分别检测到102、75种和88种香气成分,其中OAV>1且ACI>1%的关键特征气味物质有11种。香气重组和缺失验证了香叶醇、反式-β-紫罗兰酮、苯乙醛、芳樟醇、己醛、苯乙醇6种化合物是KMZ的最大贡献者,且在不同品种红茶中的含量存在差异;该6种物质在萎凋和干燥工序中的变化最为显著,在不同品种加工过程中的变化趋势相对一致。本研究解析了不同品种KBT间的挥发性物质代谢谱差异,丰富了KBT风味品质的基本理论,为KBT香气品质控制及定向加工奠定了理论基础。


安徽中烟郴州基地单元主栽品种质量评价
《安徽农业科学 》 2025
摘要:为了解安徽中烟郴州基地单元内主栽品种的质量,2023年在郴州市桂阳县和平镇开展品种大区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湘烟7号、湘烟6号生育期分别较云烟87长11、8 d;田间长势以湘烟7号表现最好,较云烟87株高高9.95%、有效叶片数多18.80%、茎围粗6.24%、节距长13.79%,湘烟6号茎围较粗(较云烟87粗8.42%),云烟116烟叶较宽(较云烟87宽15.90%);经济性状也以湘烟7号表现最好,较云烟87均价高3.71%、产量高4.62%、产值高8.52%、上等烟比例高6.08%,湘烟6号、云烟116经济性状略优于云烟87;湘烟7号、湘烟6号及云烟116的中、下部烟外观不如云烟87,但上部叶外观皆优于云烟87;总体化学成分的协调性及感官质量和云烟87有差距,3个品种间,以湘烟7号表现略好。


安徽省十种水稻主栽品种对褐飞虱的抗性鉴定
《湖北农业科学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经过改良的国际水稻研究所标准苗期集团筛选法和成株期鉴定法,对安徽省内主栽的10个水稻品种的褐飞虱抗性进行了鉴定.苗期鉴定结果表明,在测试的10个品种中,高感褐飞虱9级的品种7个,感褐飞虱7级的品种3个.成株期的鉴定结果与苗期存在一定的差异,10个品种中,有6个品种的成株期抗性等级鉴定高于苗期,其余4个品种保持不变.
关键词: 水稻 主栽品种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Stål)](BPH) 抗性鉴定 抗性等级 安徽省


中生茶树新品种‘皖茶10号’
《园艺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茶10号’是从安徽省潜山市茶树地方群体种中通过系统选育而成的新品种。属灌木型,中叶类,中生种。春季一芽一叶期为4月上旬,一芽二叶期为4月上中旬;芽叶颜色黄绿色,持嫩性较强;一芽三叶百芽质量58.3 g。春季一芽二叶蒸青样水浸出物47.3%,茶多酚19.2%,游离氨基酸4.2%,咖啡碱3.8%。制绿茶香气品质突出。适宜在安徽省安庆市及其气候相近的江南、江北茶区种植。


小麦新品系赤霉病抗性鉴定及基因效应分析
《麦类作物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创制黄淮麦区小麦新品系、提高小麦抗赤霉病育种效率,2022年在小麦扬花期利用喷洒孢子液的方法对81份抗赤霉病高代品系和4份对照品种在濉溪柳湖试验基地开展了赤霉病抗性鉴定,并利用与4个抗赤霉病主效基因Fhb1、Fhb2、Fhb4和Fhb5紧密连锁的6个标记对供试小麦材料进行了基因型检测。结果表明,供试81份材料的赤霉病抗性整体较好,平均病小穗率为27.95%,其中13份自育品系平均病小穗率低于扬麦20;携带单个或多个赤霉病抗性基因的品系共有60份,Fhb1、Fhb2、Fhb4、Fhb5检出频率分别为64.20%、12.35%、20.99%、34.57%;携带单个抗病基因Fhb1、Fhb4、Fhb5的小麦品系分别为18份、3份、2份;有45.68%品系同时携带2~3个赤霉病抗性基因。携带抗性基因的品系平均病小穗率低于不含抗性基因的品系;聚合多个抗赤霉病基因可以有效提高小麦品种的抗赤霉病水平。


早生茶树新品种‘横山1号’
《园艺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横山1号’是从安徽省石台县茶树地方群体种中通过系统选育而成的茶树新品种。属灌木型,中叶类,早生种。春季一芽一叶期为3月中旬,一芽二叶期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芽叶黄绿色,一芽三叶百芽质量62.5 g;3年平均产量6 885 kg·hm~(-2)。春季一芽二叶蒸青样水浸出物48.5%,茶多酚21.2%,游离氨基酸3.3%,咖啡碱4.1%。制绿茶品质优。适宜在安徽长江以南的茶区种植。


叶用芥菜新品种‘皖芥3号’
《园艺学报 》 202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皖芥3号’是从‘黄山红叶九头芥’变异株中历经6个世代系统选育而成的叶用芥菜新品种。株型半直立,生长势强,叶片绿色、边缘紫红色,花叶,叶柄脆嫩,香味浓郁,芥辣味适中。平均分蘖数15个,平均单株质量1.65 kg,平均产量97.5 t·hm~(-2)。耐寒性较强,耐抽薹,加工品质好。适宜在安徽省江淮地区及气候特点类似地区栽培。


适宜北纬32°地区"一种两收"栽培模式的中稻品种筛选试验
《现代农业科技 》 2024
摘要:安徽霍邱成功探索出北纬32°地区早熟中稻“一种两收”绿色增产增效栽培模式,霍邱再生稻产业科技特派团旨在持续筛选适宜北纬32°地区栽培的高产、优质、抗倒、综合抗病性好、再生能力强的早熟中稻品种,助力再生稻产业提质增效,选择15个早熟中籼稻品种在北纬32°地区开展了筛选试验,在3月13日播种、4月21日移栽情况下对头季稻返青期冻死株率、株高、分蘖成穗率、每穴有效穗、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全生育期、谷草比、产量水平以及7个目标品种再生季的穴有效穗数、穗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全生育期、产量水平等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表明,玖两优1212、泰两优1332、旱优82的再生能力强、稻米品质优,适宜在北纬32°地区作再生稻栽培;鑫两优香128、红香优银占、昱香两优馥香占整精米率高,抗倒性好,为优质类再生稻品种;荃两优丝苗、贡两优粤农丝苗、荃丝占的生育期长、再生能力较强,不适宜在北纬32°地区作再生稻栽培,适宜在温光资源较好的地区作再生稻栽培;其余品种再生能力弱,不适宜在北纬32°地区作再生稻栽培。
关键词: 中稻 “一种两收”栽培模式 品种 性状 产量 北纬32°地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