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桃JMJ组蛋白去甲基化酶家族基因鉴定及表达分析
《园艺学报 》 202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深入了解组蛋白甲基化在桃树生长发育和应对非生物胁迫中的功能,对含有JmjC结构域的组蛋白去甲基化酶(JMJ)家族基因进行了全基因组鉴定。在桃树基因组中鉴定到了21个JMJ,根据它们的系统发育关系分为5个亚家族。这些家族成员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基因外显子数在7~33,蛋白中包含12个保守结构域,并且基因启动子上游区域含有不同数量的胁迫响应、激素响应和发育调控元件。选取PpJMJ5作为诱饵,通过酵母双杂交筛库发现了一个潜在互作蛋白PpCIPK1。通过克隆全长进行酵母双杂交试验,证明PpJMJ5与PpCIPK1存在互作关系,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干扰钙调磷酸酶B类似蛋白(CBL)与其互作蛋白(CIPK)之间的相互作用。PpJMJ5可能在桃树的非生物胁迫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


一种适宜机械化操作的桃树"X"形栽培模式
《安徽农学通报 》 2023
摘要:为解决安徽省淮河以南地区桃树旺长或树体挂果量大负荷增加时,遇降雨大风天气,主枝基部易折断,以及桃栽培不适宜机械化生产的难题,本文提出一种适宜机械化操作的桃树"X"形栽培技术."X"形树形的栽培技术要点包括定植和整形.定植:选用一级桃苗,每两株桃苗靠拢交叉定植在一起,两株桃苗交叉点距离地面40 cm,两株桃苗在水平方向上的夹角为50°~60°;两株桃苗的延长头分别伸向两侧行间,其方向与垄的行向垂直;两株桃苗靠拢交叉定植在一起,生产中视作一株;整形:"X"形定植后,在两株桃苗芽体饱满充实处截干,两株桃苗主干的上端即为生产中的两主枝,等同于"Y"树型的两个主枝,定植后一次成形."X"形树形是两株桃苗的主干顶端直接发出新梢单轴延伸作为主枝的,各自向上继续生长,互不影响,均衡生长,果农易操作,节省人工,定植时人为直接调控两株苗主干即主枝角度,简单精准,定植后,树形能提前半年成形,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抗压能力,且主枝不易折断.


桃漆酶家族基因鉴定及PpLAC21功能分析
《园艺学报 》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生物信息技术鉴定了桃中漆酶(LAC)家族成员,分析其进化关系分析、基因结构、启动子区顺式作用元件以及表达模式.结果表明,在桃基因组中共鉴定出48个漆酶基因,通过在桃子叶愈伤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分析,发现1个表达量很高的关键成员PpLAC27,在该基因沉默的桃愈伤组织中,木质素的含量下降,推测该基因可能参与桃愈伤组织的木质素合成.
关键词: 桃 漆酶 愈伤组织 病毒介导的基因沉默(VIGS)


桃芽变品种的RAPD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从遗传学基础上对9个桃品种进行分类及亲缘关系研究,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RAPD)技术对其基因组DNA进行标记,并应用SPSS11.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同桃品种在欧氏距离平方系数阈值为2.0~6.0时,聚为2类,第1类由‘满园红’、‘中油4号’、‘中油9号’和07-9-6组成,均为油桃;第2类由97-6-83、NJC83、‘皖83’、NJC19和07-9-19组成,均为黄桃。在欧氏距离平方系数阈值为1.0~2.0时,所有品种聚为4类,NJC83和其营养系变异97-6-83、‘皖83’聚为一类,NJC19和其变异07-9-19聚为一类,‘中油4号’和其营养系变异‘满园红’聚为一类,‘中油9号’和其变异09-6-9聚为一类。RAPD分析认为:母本与营养系变异间的遗传距离短,具有很近的亲缘关系,其在DNA水平上产生了一定量的变异性条带,出现了较大范围的变异。


桃快速繁殖技术体系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3 CSCD
摘要:桃采用试管苗组织培养快繁 ,以 0 .1%HgCl2 +0 .0 1%吐温消毒早春室内萌芽材料 ,6min就可达到较好的消毒效果。在MS培养基内附加 6-BA 1.0mg/L和NAA 0 .0 5mg/L ,茎芽繁殖系数较高 ,苗粗壮 ;以 1/2MS +0 .4mg/LNAA生根效果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