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杀虫剂对茶小绿叶蝉的防治效果
《安徽农业科学 》 2024
摘要:为筛选出安全高效防治茶小绿叶蝉的化学药剂,达到控虫减药的目的,利用喷雾法于2023年在舒城县舒茶镇选择10种常用药剂开展对茶小绿叶蝉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各供试药剂对茶小绿叶蝉均有一定防治效果,其中25%呋虫胺·唑虫酰胺悬浮剂(450 mL/hm2)防效最佳,药后7 d防效在92%以上;43.7%甲维·丁醚脲悬浮剂(600 mL/hm2)、5%桉油精可溶液剂(1 350 mL/hm2)、20%呋虫胺可溶粒剂(450 g/hm2)防效次之,7 d防效在83%以上。上述4种药剂对茶小绿叶蝉均表现出较好防效,对茶树和天敌昆虫相对安全,可在生产上推广使用。
20种杀虫剂对不同龄期不同地理种群草地贪夜蛾的室内毒力测定
《植物保护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有效防控新入侵的迁飞性害虫草地贪夜蛾,指导科学用药,本研究采用饲料表面涂药法测定了 13类20种杀虫剂对云南省玉溪市红塔区(红塔种群)、广东省广州市花都区(花都种群)、广西壮族自治区钦州市钦南区(钦南种群)、云南省玉溪市华宁县(华宁种群)、海南省海口市秀英区(秀英种群)5个种群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毒力;进而,以红塔种群为相对敏感种群,以华宁种群为抗性种群,测定甲维盐、溴虫氟苯双酰胺、虱螨脲、氯虫苯甲酰胺、杀铃脲、虫螨腈、高效氯氟氰菊酯、茚虫威和氟苯虫酰胺9种杀虫剂对2个种群草地贪夜蛾5龄幼虫的毒力.结果表明,20种杀虫剂对5个种群草地贪夜蛾3龄幼虫的毒力大小顺序依次为:甲维盐、溴虫氟苯双酰胺>虱螨脲、杀铃脲、氟铃脲、氯虫苯甲酰胺>高效氯氟氰菊酯、虫螨腈、多杀霉素>溴氰虫酰胺、茚虫威、唑虫酰胺>氟苯虫酰胺、联苯菊酯、甲氧虫酰肼>毒死蜱、乙酰甲胺磷>噻虫嗪>啶虫脒、甲萘威;9种杀虫剂对2个种群草地贪夜蛾5龄幼虫的毒力大小顺序依次为:甲维盐、溴虫氟苯双酰胺>氯虫苯甲酰胺>虱螨脲>杀铃脲>虫螨腈>高效氯氟氰菊酯、茚虫威>氟苯虫酰胺,研究结果表明,甲维盐、溴虫氟苯双酰胺、虱螨脲、氯虫苯甲酰胺4种杀虫剂对草地贪夜蛾3龄和5龄幼虫具有很高的活性,是防治草地贪夜蛾的理想药剂,该研究为合理选择有效杀虫剂进行田间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关键词: 草地贪夜蛾 杀虫剂 毒力测定 饲料表面涂药法 不同地理种群 不同龄期
杀虫剂及其复配对安徽韭菜韭蛆的防治效果
《农药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筛选防治安徽韭菜韭蛆的杀虫剂及复配组合。[方法]采用胃毒触杀联合法测定杀虫剂及复配剂的毒力,并进行田间试验。[结果]噻虫胺对安徽韭菜韭蛆室内毒力最高,田间用量为750 g a.i./hm~2时,韭蛆防效达100%,药后1代成虫防效达90%以上。此外,噻虫胺·辛硫磷(375+3000)g a.i./hm~2时,韭蛆和药后1代成虫防效均可达100%。噻虫胺·溴氰菊酯(750+15)g a.i./hm~2时,亦可有效防治韭蛆及药后1代成虫。[结论]防治安徽韭菜韭蛆,可选用噻虫胺,亦可选用噻虫胺与辛硫磷(1∶8),或噻虫胺与溴氰菊酯(50∶1)复配。
药剂拌种对花生苗期的影响及田间蛴螬防效评价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花生常用拌种药剂的苗期安全性及田间防效,采用盆栽法测定了3种杀虫剂拌种在不同温度、土壤湿度和播种深度对花生出苗率及生长指标的影响。综合比较得出安全性依次为毒死蜱>氟虫腈>吡虫啉;分别加入4种杀菌剂混配拌种后发现,出苗率和其它生长指标均有所提高,其中萎锈·福美双效果最好。田间试验得出:毒死蜱单独拌种具有较高的杀虫增产效果,加入杀菌剂有一定的增效;吡虫啉与萎锈·福美双混配拌种可提高出苗率及防虫效果,增产率为53.59%;氟虫腈拌种后防虫效果较差,与4种杀菌剂混配后增效不显著。
水稻上4种常用杀虫剂的施药因子与其残留水平的关系分析
《农药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杀虫剂在水稻上的使用剂量、时期和次数与糙米、稻壳和稻秆中农药残留水平的关系。[方法]供试农药为阿维菌素、虫螨腈、吡蚜酮和茚虫威,田间小区设置施药剂量为推荐剂量及其1.5倍,施药次数为2、3次,采收间隔期为14、21 d,调查糙米、稻壳和稻秆中4种农药的残留水平。[结果]糙米中4种农药的残留水平为<0.001~0.04 mg/kg,稻壳中0.002~0.32 mg/kg,稻秆中0.001~0.12 mg/kg。[结论]施药剂量越大、次数越多、采收间隔期越短,农药的残留水平越高;农药的应用时期会影响其残留水平;稻壳和稻秆中承载了大部分的农药残留,稻壳中4种农药的残留水平均高于稻秆。
3种杀虫剂对中稻田白背飞虱及捕食性天敌群落的影响
《植物保护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室内毒力测定、田间试验和系统调查方法研究了3种杀虫剂对中稻田白背飞虱及捕食性天敌群落的影响,旨在提高水稻白背飞虱的化学防治效率,减少农药对环境的污染,保护天敌对害虫的自然控制作用,为水稻白背飞虱的综合治理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阿维菌素、吡蚜酮和毒死蜱3种杀虫剂对白背飞虱3龄若虫均有较高的室内毒力,LC50分别为0.339 1、0.896 0和4.714 7mg/L,说明安徽省桐城市白背飞虱种群对这3种药剂尚未产生较高的抗药性。阿维菌素对白背飞虱的田间防治效果较差,毒死蜱药后3d即达到较好的防治效果,但持效期较短。吡蚜酮对白背飞虱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药后7d和14d的防效分别达到90.94%和89.94%,且对捕食性天敌群落影响较小,有助于保护和加强天敌的自然控制作用,是防治中稻田白背飞虱较理想的药剂。
几种常用杀虫剂对小麦蚜虫田间防治效果研究(英文)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 》 2015
摘要:[目的]明确6种常用杀虫剂对小麦蚜虫田间防治效果及并推荐防治剂量。[方法]于2014年在安徽省寿县进行了苦参碱、吡蚜酮、高效氯氰菊酯、啶虫脒、吡虫啉、毒死蜱等6中常用杀虫剂药剂防治小麦蚜虫的田间效果试验,每个药剂设置3个防治剂量,对防治效果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结果]6种药剂对小麦蚜虫均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对小麦安全。[结论 ]1.5%苦参碱可溶液剂、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5%啶虫脒可湿性粉剂、5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持效性较好,可用于小麦蚜虫始发期喷雾防治;40%毒死蜱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吡虫啉可湿性粉剂速效性较强,可用于小麦蚜虫盛发期喷雾防治。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