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设施栽培鲜食玉米“彩甜糯100”生长和产量对秋季播期的响应
《作物杂志 》 2024 北大核心
摘要:以鲜食玉米“彩甜糯100”为材料,设置8月14日、8月25日、9月4日和9月14日4个播期,研究秋季不同播期对鲜食玉米生育期、产量和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日均气温降到10℃时采取设施大棚增温措施,8月14-25日播期处理玉米鲜穗可在冬季反季节上市;而9月4日之后播种,受低温冷害影响,鲜食玉米植株无法完成正常生命周期。与播期8月14日相比,播期8月25日鲜食玉米吐丝前和吐丝后生育期分别延长8和17 d,鲜穗在12月23日成熟;株高降低13.61%,穗长减小10.03%,秃尖长增加29.43%,穗粒数减少17.86%,产量降低13.68%,但效益增加35.52%,达71 910.00元/hm~2。因此,在沿江地区冬季采取设施大棚增温措施,8月14-25日播种鲜食玉米,鲜穗可反季节上市,效益较高;而9月4日之后不宜播种鲜食玉米。
关键词: 鲜食玉米 秋季播期 设施栽培 反季节上市 产量 效益


石灰用量对酸化稻田土壤酸度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 2023
摘要:石灰施用是改善稻田土壤酸化、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沿江平原酸化水稻田进行大田试验,分析石灰用量(750~3750 kg/hm2)与土壤pH、水稻产量以及经济效益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与对照不施石灰相比,随着石灰用量的增加,土壤pH增加0.16~0.33个单位.石灰用量在750~3000 kg/hm2时能够不同程度提高水稻产量构成因素及实际产量,其中2250 kg/hm2用量时水稻增产效果最佳;而较高用量3350 kg/hm2则不利于水稻生长.种植水稻收益随石灰用量的增加而降低,750 kg/hm2用量下增收效果最佳.


水稻机插侧深施肥对产量及效益的影响
《基层农技推广 》 2022
摘要:明确杂交稻机插同步侧深施肥对水稻产量和效益的影响,为机插侧深施肥减量简化技术提供关键技术参数和量化指标。试验以杂交中籼稻为研究对象,以传统人工施肥、传统肥料基肥侧深施和不施肥为对照,设置基肥一次性侧深施减量10%、20%和30%,以及基肥侧深施减量20%+穗肥等处理,采用大田随机区组设计。试验结果表明,机插同步侧深施肥可以减少1~2次施肥(分蘖肥和穗肥),同时在常规用量减量20%以内可以实现不减产,总量减量28.0%和36.7%减产幅度分别为7.7%和8.6%;在一次性侧深施肥减量简化处理中,在比传统用量减量10%的基础上,再次减量10%产量无明显变化,减量30%产量降幅在10%以内,且一次性基施和再次减量10%处理的施肥效益比传统施肥对照高5.7%~5.8%,可以在生产中大面积推广应用。


控释肥施用方式对黄淮海大豆产量形成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大豆科学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黄淮海地区大豆生产中施肥粗放和效益较低的问题,以皖豆37和中黄13大豆品种为材料,设置不同的专用控释肥和常规肥料配合施用方式,研究不同施肥处理对大豆产量、生物量积累分配、冠层光能截获、叶片SPAD及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施用控释肥较常规肥料增产3.0%~8.8%,控释肥+常规肥配施处理较控释肥处理增产2.5%~5.6%,50%控释肥+50%常规肥配合处理产量最高.产量构成因子分析结果表明,粒数增加是产量提高的主导因素.控释肥+常规肥配施处理大豆叶片的SPAD和冠层光能截获率在整个生育期处于较高水平,生产生物量高,最终增产.控释肥+常规肥处理相比常规肥处理增收1 212.1~1 396.9元·hm-2,50%控释肥+50%常规肥配施处理经济效益显著增加.研究明确了新型大豆专用控释肥在黄淮地区大豆生产上的应用效果及合理的施用方式,可为大豆生产中的合理施肥提供依据.


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肥应用效果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 2012
摘要: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肥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在棉花上施用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肥具有明显的增产效果,比空白对照平均增产57.61%,达到极显著水平;与同养分量的常规施肥处理相比,平均增产7.98%,差异不显著,但节本省工,经济效益更好,净增收节支6 060.00元/hm2,增幅111.32%,投入产出比增加58.71%。在沿江棉区,推荐施用45%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肥(18-9-18)1 500 kg/hm2左右为宜。
关键词: 棉花专用配方缓控释肥 效果 产量 效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