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基于PSO-SVR模型的小麦赤霉病病穗率预测方法
《麦类作物学报 》 202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寻小麦赤霉病病穗率预测方法,基于滁州市2005-2020年小麦赤霉病病穗率资料和对应气象资料,运用相关性及灰色关联分析法(GRA)确定小麦赤霉病主要气象影响因子并作为支持向量回归(SVR)模型的输入向量,再利用粒子群算法(PSO)优化SVR模型的惩罚因子C和核函数参数g,建立基于粒子群算法优化的小麦赤霉病预测支持向量回归模型。同时针对本地不同小麦品种,构建PSO-SVR-SOUTH和PSO-SVR-NORTH的PSO-SVR分模型,应用3种模型对滁州地区小麦赤霉病病穗率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拔节期至灌浆期是影响滁州小麦赤霉病的重要时段,各生育时期内降水量、雨日数、湿度、日照等气象因子与赤霉病有高关联;PSO-SVR赤霉病病穗率预测模型的起报时间越接近灌浆期,其预测精度越高,测试样本的预测值与实测值相关系数最高达0.68,均方根误差最小为9.55%;按照不同小麦品种构建的PSO-SVR-SOUTH和PSO-SVR-NORTH模型的预测效果要优于原PSO-SVR模型,其中最迟起报时间的PSO-SVR-SOUTH和PSO-SVR-NORTH模型的平均绝对误差分别较原PSO-SVR模型减少了63.7%和20.8%,均方根误差RMSE较原有模型分别降低了61.6%和40.6%,相关系数分别提高了38.2%和29.4%,拟合优度R~2则分别提高了1.4倍和1.1倍。该模型业务服务效果较好,可用于本地小麦赤霉病预测。
关键词: 灰色关联分析 粒子群算法 支持向量回归 气象 小麦赤霉病 病穗率
一株小麦赤霉病拮抗菌的筛选鉴定及防治效果分析
《生态科学 》 2019 CSCD
摘要:自小麦赤霉病发病田块土壤中,分离得到1株小麦赤霉病高效拮抗菌株。通过形态特征、生理生化特性和16S rDNA序列比对分析,将这株拮抗菌株鉴定为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P. mirabilis DY05发酵液和无细胞上清均可显著抑制禾谷镰刀菌菌丝体生长(抑制率分别为79.50%和51.25%)和分生孢子萌发(抑制率均为100%),减少呕吐毒素产生(分别减少84.32%和82.82%)。田间赤霉病防治试验结果显示,接种DY05,可降低发病率52.13%,同时病情指数降低48.74%,显示出较好的防治效果。促生生理活性评价试验结果显示,菌株DY05可以产生铁载体和IAA,并具有溶磷作用和ACC脱氨酶活性,具有很好的促生长潜力。盆栽试验结果表明,菌株DY05对小麦植株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与对照组相比,菌株DY05处理可以显著增加小麦幼苗茎高、根长、鲜重和干重,其中茎高、根长、鲜重和干重分别提高了22.21%、26.41%、44.77%和26.53%。分离得到的拮抗菌株DY05具有拮抗病原真菌和促进植物生长的双重功能,为开发禾谷镰刀菌生物防治制剂提供了菌种材料。
关键词: 奇异变形杆菌 小麦赤霉病 禾谷镰刀菌 鉴定 抑制作用 促生长特性
不同施药器械防治小麦白粉病和赤霉病效果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 2018
摘要:[目的]考察5种施药器械防治小麦白粉病和赤霉病的效果,筛选小麦白粉病和赤霉病的最佳防治药械。[方法]选用杀菌剂48%氰烯菌酯·戊唑醇悬浮剂,分别采用烟雾机、单旋翼电动无人机、弥雾机、自走式大型喷雾器和喷枪5种施药器械进行2次防治,调查发病指数并计算防效。[结果]采用弥雾机和自走式喷雾器进行喷雾防治时效果较好,正常用药量防治时对小麦白粉病和赤霉病的防效均在80%以上。[结论]自走式喷雾器目前可推荐用于大面积小麦白粉病和赤霉病的防治,烟雾机防治效率高,可用于小麦白粉病和赤霉病的应急防治。
2002年安徽省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防治对策与建议
《安徽农业科学 》 2003 CSCD
摘要:2003年安徽省小麦扬花灌浆期间频频降雨,4月份降水量淮北中北部地区偏多8成-1.5倍,其他地区偏多1-6成;月雨日沿淮淮北地区10-16d,淮河以南地区17-21d,显著偏多;全省大部分地区土壤墒情处于过湿状态,渍涝面积大.而赤霉病子囊孢子成熟度和释放高峰期又与小麦扬花期正好吻合,加上冬春季的低湿冻害又降低了一些品种的抵抗力,导致小麦赤霉现发病时间早,持续时间长,发病范围广,危害程度大,造成损失重.小麦赤霉病打破了南北界限,沿江、江淮地区病情严重,淮北部分地区病穗率高达50%以上,严重度大多达到3-4级,为历史所罕见,一般减产30%以上,严重的超过50%,沿淮、淮南麦区部分田块损失更大.小麦赤霉病对人、畜健康和生命安全危害大,应引起高度重视.在防治对策上积极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结合选用抗病品种,关键时期进行药剂保护的综合防治策略;培育与利用抗病品种是控制小麦赤霉病,保证小麦高产、穗产、优质经济有效和安全的根本办法.建议:尽快建立和完善专用小麦等农产品品质及安全检测体系,同国际接轨,制定赤霉病DON毒素的检测标准;进一步加强小麦赤霉病等病虫害的流行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在品种布局上考虑高产优质的同时,一定要增强品种的抗性,加强抗病品种的繁育推广力度,以增强抗灾能力.
2003年安徽省小麦赤霉病的发生特点·防治对策与建议
《安徽农业科学 》 2003 CSCD
摘要:20 0 3年安徽省小麦扬花灌浆期间频频降雨 ,4月份降水量淮北中北部地区偏多 8成~ 1.5倍 ,其他地区偏多 1~ 6成 ;月雨日沿淮淮北地区 10~ 16d ,淮河以南地区 17~ 2 1d ,显著偏多 ;全省大部分地区土壤墒情处于过湿状态 ,渍涝面积大。而赤霉病子囊孢子成熟度和释放高峰期又与小麦扬花期正好吻合 ,加上冬春季的低温冻害又降低了一些品种的抵抗力 ,导致小麦赤霉病发病时间早 ,持续时间长 ,发病范围广 ,危害程度大 ,造成损失重。小麦赤霉病打破了南北界限 ,沿江、江淮地区病情严重 ,淮北部分地区病穗率高达 5 0 %以上 ,严重度大多达到 3~ 4级 ,为历史所罕见 ,一般减产 3 0 %以上 ,严重的超过 5 0 % ,沿淮、淮南麦区部分田块损失更大。小麦赤霉病对人、畜健康和生命安全危害大 ,应引起高度重视。在防治对策上积极采取以农业防治为基础 ,结合选用抗病品种 ,关键时期进行药剂保护的综合防治策略 ;培育与利用抗病品种是控制小麦赤霉病 ,保证小麦高产、稳产、优质经济有效和安全的根本办法。建议 :尽快建立和完善专用小麦等农产品品质及安全检测体系 ,同国际接轨 ,制定赤霉病DON毒素的检测标准 ;进一步加强小麦赤霉病等病虫害的流行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 ,在品种布局上考虑高产优质的同时 ,一定要增强品种的抗性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