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小麦秸秆(模糊匹配)
6条记录
尿素硝酸铵调节碳氮比促进小麦秸秆堆肥腐熟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高温堆肥可以加快秸秆腐解并浓缩其养分含量,是秸秆综合利用的有效措施之一。通常采用畜禽粪便来调节秸秆堆肥的C/N比,但由于重金属和抗生素问题限制了其在高价值经济作物上的应用。为此选择绿色无污染的尿素硝酸铵溶液(UAN)作为氮素调理剂开展堆肥试验,为生产高品质秸秆有机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设置4个处理,按照UAN添加量由多到少分别将堆肥C/N调节为15、20、25和30,进行50 d堆肥,监测堆肥过程中温度、pH、EC、有机碳、铵态氮、硝态氮、纤维素组成、种子发芽率指数等指标的动态变化,并综合判定堆肥腐熟效果。[结果]C/N25和C/N30的处理最高温度分别达到63.4℃和65.9℃,50℃以上高温持续时间分别为7d和8d,而C/N15、C/N20处理高温持续仅1~2d,未达到无害化处理要求。堆肥初始pH值随着UAN添加量的增大而升高,范围在6.79~7.94,堆肥后pH值范围在7.63~7.89,各处理间没有明显差异。堆肥后各处理有机碳含量下降了8.29%~13.5%,且C/N25、C/N30的处理有机碳降解率显著高于C/N15和C/N20的处理。全氮含量较堆肥初增加53.3%~83.7%。秸秆中有机物组成表现为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堆肥后半纤维素、纤维素和木质素含量分别较堆肥初下降了30.5%~50.9%、42.%~55.8%和15.3%~29.4%。堆肥过程中由氨气挥发造成的氮素损失率随着C/N比升高而降低,分别为34.9%、29.0%、22.1%和7.37%;堆肥过程中无机氮占总氮的比例逐渐降低,由初始的52.4%~75.8%下降到结束时的25.4%~63.1%,而对应有机氮的比例则较堆肥初提高了52.4%~66.0%,表明小麦秸秆堆肥中氮素的稳定性增强。经过50 d的堆肥处理,C/N25和C/N30的处理种子发芽率指数均达到彻底腐熟(GI≥80%),C/N20的处理达到基本腐熟(GI≥50%),而C/N15的处理未腐熟。[结论]采用尿素硝酸铵溶液作为氮素调理剂可有效降低小麦秸秆堆肥C/N比,促进小麦秸秆腐解,以C/N30处理腐熟效果最好。

关键词: 堆肥 小麦秸秆 尿素硝酸铵溶液 碳氮比 氮损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麦秸还田对大豆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贵州农业科学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促进小麦秸秆还田低碳农业措施的推广,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小麦秸秆还田对大豆幼苗生长和成熟期经济性状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水分充足条件下(浇2次透水),小麦秸秆还田处理的大豆前期出苗率和幼苗期生长明显优于无秸秆还田和未浇透水的处理;小麦秸秆还田和水分对大豆产量有显著影响,小麦秸秆还田+浇2次透水的处理(正常施肥+浇2次透水+小麦秸秆全量还田,不施肥+浇2次透水+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正常施肥+浇2次透水+小麦2倍全量秸秆还田)大豆产量在3 804.71~3 922.56kg/hm2,比对照(不施肥+无小麦秸秆还田)增产69.92%~75.19%,达极显著水平。结论:水分充足条件下,小麦秸秆还田对下茬作物的生长及产量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小麦秸秆 还田 低碳 大豆 生长影响 农业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秸秆还田对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初探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田间条件下,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对下茬作物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以期为实现科学合理的秸秆还田农艺措施提供科学依据。试验设正常施肥、不施肥,不浇水、浇2次透水条件下全量、2倍量和无小麦秸秆还田,共8个处理。通过田间试验,研究小麦秸秆还田对玉米幼苗生长和成熟期生物学与经济性状的影响试验,测定了玉米的出苗率、根系2次活力、生物学性状。结果显示,在水肥充足、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玉米幼苗的生长状况明显优于无小麦秸秆还田和2倍量还田的玉米幼苗,小麦秸秆还田的有无与多少都会对玉米幼苗的生长产生一定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小麦秸秆对玉米幼苗生长的影响减弱,各处理间差异不显著,玉米长势均良好。玉米成熟期考种结果表明,2倍量小麦秸秆还田浇2次透水的处理较对照1增产2861.95kg/hm2,增长率达68%;全量小麦秸秆还田浇2次透水的处理较对照1增产2567.34kg/hm2,增长率达61%;而仅浇2次透水无小麦秸秆还田的对照2较对照1增产2525.25kg/hm2,增长率为60%。可见,通过农艺措施调节,能减轻过量秸秆的负效应,降低秸秆还田对下茬作物的不良影响,从而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正常施肥条件浇2次透水的小麦秸秆全量还田处理有显著增产效果。

关键词: 小麦秸秆 还田 玉米 影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水稻栽培模式下小麦秸秆腐解特征及对土壤生物学特性和养分状况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尼龙网袋法于2007—2008年连续2a在水稻常规栽培和节水灌溉栽培模式下,研究小麦秸秆腐解特征、养分释放规律及对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后,在0—30d腐解较快,后期腐解速率逐渐变慢。90d时累计腐解率达到了48.9%—61.3%。秸秆中养分释放速率表现为K>P>N≈C。节水栽培模式下小麦秸秆还田腐解率和养分释放率均显著高于常规栽培。秸秆还田后,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及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均呈现"前期迅速增加,中期急剧减少,后期缓慢减少"的变化特征,而纤维素酶活性呈现"前期剧升、中期缓增、后期骤降"的变化趋势。小麦秸秆在节水栽培模式下还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常规栽培。适当增加秸秆用量可以提高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用量过高对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有负效应。秸秆还田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和养分含量。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在整个试验期间均呈增加趋势。速效钾含量在秸秆还田30 d时达到最高,而后则逐渐降低。节水栽培模式下秸秆还田后土壤有机碳和养分含量的提高效应显著高于常规栽培。提高秸秆用量对土壤养分含量有显著的正效应。

关键词: 水稻栽培模式 小麦秸秆 腐解特征 生物学特性 养分状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水稻栽培模式和秸秆还田方式下的油菜、小麦秸秆腐解特征

中国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于2007—2008连续2年在不同水稻栽培模式和秸秆还田方式下,研究油菜、小麦秸秆腐解特征及养分释放规律。【方法】在水稻常规栽培和节水灌溉栽培模式下,采用尼龙网袋研究法。将装满秸杆的网袋放在水稻田表层和埋入土中,模拟秸秆覆盖还田和土埋还田。【结果】秸秆还田后,在0-30 d腐解较快,后期腐解速率逐渐变慢。油菜秸秆在水稻节水栽培模式下,采用土埋还田腐解率最大,90 d时腐解率达61.06%。试验结束时,小麦秸秆累计腐解率为48.88%-59.95%,油菜秸秆为50.88%-61.06%。常规栽培模式下,秸秆覆盖还田腐解率>秸秆土埋;节水栽培模式下,秸秆土埋>秸秆覆盖。秸秆覆盖还田时,两种栽培模式秸秆腐解率差异不大。而在秸秆土埋还田时,节水栽培秸秆腐解率>常规栽培。秸秆中养分释放速率表现为钾>磷>氮≈碳;90 d时,小麦秸秆中48.29%-63.79%的碳、48.35%-52.83%的氮、54.83%-67.49%的磷和91.98%-95.99%的钾被释放;油菜秸秆中50.29%-66.55%的碳、46.48%-57.67%的氮、56.44%-75.64%的磷和92.31%-96.24%的钾被释放。栽培模式和还田方式对秸秆碳、氮和磷释放率的影响与对秸秆腐解率的影响规律基本一致。腐解30 d时,秸秆中已有超过90%的钾被释放出来。【结论】实行秸秆还田,水稻栽培模式宜采用节水灌溉栽培,可以促进秸秆腐解,提高其养分释放率。

关键词: 水稻栽培模式 秸秆还田方式 油菜秸秆 小麦秸秆 腐解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还田方式作物秸秆腐解特征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不同还田方式下作物秸秆腐解特征,结果表明:作物秸秆的腐解速度为土埋>露天>水泡;露天、土埋状况腐秆灵处理小麦、油菜秸秆腐解速度比不施腐秆灵的对照要快,其中小麦秸秆施用腐秆灵腐解效果较好,水泡处理施腐秆灵的效果不明显。

关键词: 小麦秸秆 油菜秸秆 腐秆灵 腐解特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