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利用InDel分子标记鉴定杂交籼稻中籼粳交杂株
《中国农学通报 》 2023 CSCD
摘要:在杂交籼稻制种过程中,若混入粳稻花粉就会产生籼粳交杂株,这种类型的杂株常表现为大青棵而使得杂交稻纯度降低,最终影响产量.为避免因配组亲本选择不当或在粳稻区制种因隔离不严格而产生大青棵,找到能准确区分籼稻与粳稻的分子标记可为育种和制种生产提供参考.以三系杂交籼稻粤泰A/R2020和田间表现为大青棵的杂株为试验材料,利用两个亲本间的多态性SSR标记对疑似杂株进行基因型分析,并通过18对特异性的InDel标记对其进行籼粳属性鉴定.结果表明:在行业标准《水稻品种鉴定技术规程SSR标记法》(NY/T1433-2014)推荐的48对引物中,不育系'粤泰A'与恢复系'R2020'之间有22 个位点差异;在 6 对标记下(RM72、RM85、RM224、RM253、RM424、RM481),8 个疑似杂株全为串粉带型;13对籼粳间特异性InDel标记检验结果证明了 8个串粉杂株均来源于籼粳亚种间杂交.本研究初步筛选出13对InDel标记可用于籼粳属性鉴定,为避免大青棵的产生提供了分子依据.
关键词: 水稻 籼粳交杂株 大青棵 InDel标记 籼粳属性鉴定
杂交稻“大青棵”现象遗传基础剖析
《中国水稻科学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杂交稻的大青棵现象给我国水稻生产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但大青棵产生的遗传基础相关研究尚未见报道。利用蜀恢527/辐恢838群体中的38个导入系为父本,以四个核心不育系II-32A、协青早A、冈46A和金23A为母本,构建4个测交群体。在合肥、杭州和广州3个晚稻环境下,对其进行抽穗期和产量相关性状表型评价,结合基因型分析,利用单向(one-way ANOVA)和双向方差分析(two-way ANOVA)检测与感光性相关的QTL及QTL间互作。表型分析表明,55个组合在合肥表现为大青棵,相比之下,这些组合在杭州和广州表现为正常抽穗,但抽穗期延迟。利用单向方差分析,在多个环境或者群体中检测到12个标记与感光性QTL紧密连锁。通过双向方差分析,共检测到31对感光性上位性QTL,其中4对在不同群体和环境下稳定表达。结合基因型分析和上位性分析,发现位点RM331-RM2、RM331-RM5346、RM3395-RM16和RM3325-RM53间互作是导致导入系WD57、WD71、WD77、WD78、WD80、WD85和WD88与4个不育系测交组合产生大青棵的主要遗传基础。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