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区域试验(模糊匹配)
12条记录
安徽省水稻区试品种(系)稻瘟病抗性鉴定和评价

浙江农业科学 2022

摘要:为比较2015—2019年安徽省水稻区试品种稻瘟病抗性差异,本研究通过人工接种的方法对804个水稻区试品种进行稻瘟病抗性鉴定.试验结果显示,2015—2019年水稻区试品种对稻瘟病的抗病率分别为27.15%、29.94%、35.47%、39.10%、28.57%,5 a平均抗病率为32.09%,其中表现为抗病的品种有34个,中抗品种224个,分别占鉴定品种总数的4.23%和27.86%,未发现高抗品种.从不同类型水稻品种的发病情况分析,籼稻品种的平均抗病率为39.68%,高于粳稻品种(19.33%);但籼稻品种抗性水平年度间波动较大,粳稻品种则相对稳定.近几年安徽省水稻区试品种对稻瘟病的整体抗性水平一般,不同年度间抗性有差异,籼稻品种抗性优于粳稻品种,粳稻品种抗性普遍偏低.

关键词: 水稻品种 稻瘟病 抗性鉴定 区域试验 安徽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水稻区试品种稻瘟病和白叶枯病抗性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摘要:旨在明确2017—2020年安徽省参试水稻品种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情况。用人工喷雾接种和自然诱发相结合的方法测得品种对稻瘟病的抗性,用剪叶接菌方法测得品种对白叶枯病的抗性。结果表明:659个水稻品种中,48.10%表现为中感稻瘟病,其次为中抗、感、高感,表现为抗病的品种仅占1.06%,没有高抗品种。51.59%表现为感白叶枯病,其次为中感、中抗、抗、高感,没有高抗品种。籼稻的抗稻瘟病率(42.78%)大于粳稻(17.89%),籼稻的抗白叶枯病率(4.81%)小于粳稻(22.81%)。参试品种抗稻瘟病率逐年下降,抗白叶枯病率呈"下降—上升—下降"趋势,兼抗两病的品种占比为1.16%~3.07%,逐年上升。可见,参试品种对稻瘟病和白叶枯病的抗性水平一般,籼稻和粳稻的抗病性存在差异,年度间抗病率变化较大。

关键词: 稻瘟病 白叶枯病 抗性 安徽省 区域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铜陵县杂交中籼水稻新组合筛选评比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4

摘要:[目的]筛选适合安徽省铜陵地区种植的优质、高产、抗性强、生育期适中、综合性状优良的新品种(组合)。[方法]对引进的12个中籼水稻品种(组合)进行区域试验,分别为Y两优342、扬两优818、中优9号、Y两优90、玉优12、徽两优932、徽两优348、宝两优6号、G两优1号、五山丝苗、Y两优8025、Y两优6611,对照为Ⅱ优838。[结果]徽两优348产量居第1位,比对照增产10.93%,品质5等;五山丝苗产量居第2位,比对照增产10.26%,品质5等;Y两优342产量居第3位,比对照增产9.60%,品质5等;G两优1号产量居第4位,比对照增产8.94%,品质3等;Y两优90产量居第5位,比对照增产8.61%,品质3等;徽两优928产量居第6位,比对照增产6.62%;玉优12产量居第7位,品质4等。Y两优8025、Y两优6611产量比对照增产5.00%,Y两优8025品质5等,Y两优6611品质较好,为2等。宝两优6号产量一般,扬两优818、中优9号减产。[结论]筛选出的高产组合徽两优348、五山丝苗、Y两优342与高产优质组合G两优1号、Y两优90适宜于铜陵县推广种植;Y两优8025、Y两优6611可在铜陵县示范种植;宝两优6号、扬两优818、中优9号不适宜在铜陵县种植。

关键词: 水稻中籼 新组合(品种) 区域试验 铜陵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区试黄萎病田间调查抽样技术研究

中国棉花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以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的田间病情调查为基础,研究了棉花黄萎病田间病情调查的抽样方法,分析了不同抽样技术的抽样误差。结果表明,棉花区试田间病情调查结果与人工病圃鉴定结果存在较大差异,不同的抽样规模和抽样方法对品种的抗病性评价有显著影响;棉花品种区域试验田间黄萎病病情调查,应该采取3个区组、全区逐行调查的方式进行;采用逐行计算病情指数的方法,能够通过统计方法剔除取样行间误差,提高品种间病情指数估计的精确度。

关键词: 棉花 黄萎病 抽样技术 区域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棉花区域试验参试品种性状相关性分析

现代农业科技 2009

摘要:采用安徽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参试品种数据,分析了棉花产量、品质与主要农艺性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皮棉产量与株高和第1果枝节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全生育期呈极显著负相关;皮棉产量与单株结铃数、单铃重和衣分均呈极显著正相关,其中相关系数最大的是单株结铃数(r=0.7930**),其次是单铃重(r=0.5177**)和衣分(r=0.4885**)。皮棉产量与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和断裂比强度均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纤维整齐度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产量与纤维品质的矛盾有待通过新品种选育加以解决。

关键词: 棉花 产量 性状 相关性 区域试验 安徽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002~2003年安徽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杂交组3)简述

安徽农业科学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简述了 2 0 0 2~ 2 0 0 3年安徽省棉花品种区域试验 (杂交组 3 )杂交棉新组合的品种特征、产量性状、纤维品质和抗病性 ,为新品种的审定和推广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棉花 区域试验 丰产性与稳产性 抗病性 纤维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关于农作物新品种区域试验若干问题的探讨

安徽农业科学 2003 CSCD

摘要: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作物新品种区域试验的质量和效果 ,对区试中较常遇到的参试品种适宜区与试验地点的分布 ,栽培技术与品种良法配套 ,主要考核指标与综合性状 ,对照品种及其种子质量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以供研究改进区试实施方案之参考

关键词: 农作物新品种 区域试验 区试质量 区试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中粳Ⅲ优98产量性状综合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用Eberhart Rusell模型等统计方法 ,对Ⅲ优 98在安徽省联合区域试验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Ⅲ优 98产量稳定性好 ,各试点间的差异小 ,对环境适应性较广

关键词: Ⅲ优98 区域试验 稳定性 产量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998年安徽省双季晚粳区试资料的非参数统计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00 CSCD

摘要:采用莫惠栋、曹桂英报告的非参数统计方法对 1998年安徽省双季晚粳区试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 :(1)M114 8表现突出 ,产量低于和显著低于该品系的品系出现率Pi(% )和P′i 为 78% ,43%。双优 4183、晚粳 8813 19的丰产性表现优良 ,其Pi(% )和P′i 分别为 83 %、6 5 %和 34%、37%。 (2 )参试品系的产量稳定性有极显著差异。M114 8的产量稳定性最好 ,其Si=1.6 2 0 ,双优4183的产量稳定性较好 ,其Si=2 .2 86。 2个对照品系的产量稳定性表现明显不同 ,D90 5 5 (CK2 )的稳产性表现良好 ,其Si=2 .0 47,而 70优 0 4(CK1 )的产量稳定性表现却很差 ,其Si 高达 4.0 95。 (3) 7个试点分辨品种差异的能力大小顺序为 :宣城 >舒城 >旌德>合肥、安庆 >巢湖 >铜陵。铜陵的Dj值最低 ,仅为 11%。笔者还对区试资料的统计分析方法进行了讨论。

关键词: 双季晚粳 区域试验 非参数统计分析 品种丰产性指数 品种稳定性指数 环境(试验)鉴别力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玉米试点设置合理性的分析评价

安徽农业科学 1999 CSCD

摘要:采用HAMBLIN的方法,利用1988-1997年安徽省玉米区试试验的产量数据,对我省玉米试点设置的合理性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灵壁,霍山,宣城,界首,阜阳,县,合肥这几个试验点设置较合理,试验结果准确,可靠.

关键词: 玉米 区试点 设置合理性 安徽 区域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