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养分状况(模糊匹配)
2条记录
安徽典型山地茶园养分状况与土壤特性的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安徽山地茶园土壤养分分布特征和土壤紧实度的基本情况,分析土壤养分供应和茶树养分含量之间的关联性可为山地茶园经营管理提供参考。结果表明:茶园土壤在不同pH区段内的化学性质随pH值的变化差异明显,当土壤pH处于4.0~4.5区段时,对于酸化过程的抑制能力明显减弱,其盐基离子的脱除速度也显著增加,交换性阳离子中致酸离子比例增大,而当土壤pH>5.0时,对于酸化过程的抑制能力则明显增强,盐基脱除速度也迅速下降,交换性阳离子中致酸离子比例下降。皖南山区的茶园土壤中氮磷含量较高,但钾的含量相对不足,皖西的茶园土壤中氮磷钾含量较为均匀。各区县茶园土壤pH都较低,其中低于4.5的占到将近50%,土壤酸化的程度呈日益加剧的趋势。0~20 cm和20~40 cm的土壤容重分别为1.32~1.47g/cm~3和1.37~1.58g/cm~3之间,土壤总孔隙率在50%左右,气相所占比例相对不足,土壤通透性不良。各区县的施肥水平差异较大,皖南的肥料投入量要比皖西的肥料投入量高15%左右。

关键词: 山区茶园 土壤特性 养分状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水稻栽培模式下小麦秸秆腐解特征及对土壤生物学特性和养分状况的影响

生态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尼龙网袋法于2007—2008年连续2a在水稻常规栽培和节水灌溉栽培模式下,研究小麦秸秆腐解特征、养分释放规律及对土壤微生物数量、酶活性和养分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秸秆还田后,在0—30d腐解较快,后期腐解速率逐渐变慢。90d时累计腐解率达到了48.9%—61.3%。秸秆中养分释放速率表现为K>P>N≈C。节水栽培模式下小麦秸秆还田腐解率和养分释放率均显著高于常规栽培。秸秆还田后,土壤微生物数量以及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和蔗糖酶活性均呈现"前期迅速增加,中期急剧减少,后期缓慢减少"的变化特征,而纤维素酶活性呈现"前期剧升、中期缓增、后期骤降"的变化趋势。小麦秸秆在节水栽培模式下还田土壤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常规栽培。适当增加秸秆用量可以提高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用量过高对细菌和放线菌数量有负效应。秸秆还田可显著提高土壤有机碳和养分含量。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含量在整个试验期间均呈增加趋势。速效钾含量在秸秆还田30 d时达到最高,而后则逐渐降低。节水栽培模式下秸秆还田后土壤有机碳和养分含量的提高效应显著高于常规栽培。提高秸秆用量对土壤养分含量有显著的正效应。

关键词: 水稻栽培模式 小麦秸秆 腐解特征 生物学特性 养分状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