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冬闲稻田稻虾绿色种养安徽模式与技术探讨
《安徽农学通报 》 2018
摘要:为保护环境、充分利用资源、实现可持续农业发展,利用冬闲稻田进行稻虾绿色种养,构建稻渔种养复合生态系统,可改变农村生活环境,提高粮食质量安全。全椒县创制了冬闲稻田稻虾绿色种养安徽模式,稻虾连作共作稻田比对照田,水稻增产1222kg/hm2,增加利润2744元/hm2。在水稻稳产增产的背景下,实现化肥减量457kg/hm2,农药减少使用10.74kg/hm2,水稻和小龙虾合计投入产出比1︰2.66。该模式应用前景广阔,可引导安徽沿江大力发展稻田生态养殖,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经济发展。
中华鳖与两个水稻品种共作比较与效益分析
《水产科技情报 》 2017
摘要:为进一步掌握稻鳖共作模式中水稻品种、幼鳖放养密度等关键技术参数,2015年6~12月,在安徽省某稻鳖共作示范区,以普通稻田为对照,开展了2种放养密度的中华鳖幼鳖与2种水稻("Y两优1928"籼稻和"武运粳23号"粳稻)的共作试验,并进行经济效益比较。试验结果显示,稻鳖共作田(1#、2#、3#、4#)的株均穗粒数和穗质量分别达(258±78)粒和(8.72±1.95)g,极显著高于普通稻田(5#、6#)(P<0.01);共作试验田的水稻亩均产量(15亩=1 hm~2,下同)与普通稻田差异不显著(P>0.05);共作试验田的亩均利润均高于普通稻田,其中4#试验田亩均利润(4470.1元)最高。3#、4#试验田(粳稻,幼鳖密度160~200只/亩)商品鳖的规格、亩均产量以及试验田亩均利润均高于1#、2#试验田(籼稻,幼鳖密度80~100只/亩),其中前者的商品鳖平均规格(748.5 g/只)较后者的高17.3%。试验表明,稻鳖共作模式中,水稻品种宜选择粳稻,幼鳖放养密度以200只/亩(60~80 kg亩)左右为宜。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