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长江中下游7个冬小麦品种产量和品质性状的杂种优势及配合力分析
《江苏农业科学 》 2023 北大核心
摘要:选取7个长江中下游代表性冬小麦品种,按照完全双列杂交法设计42份杂交组合,对亲本及杂交组合的11个产量及品质性状进行杂种优势和配合力分析。结果表明,11个性状的中亲优势(MPH)与超亲优势(HPH)平均值有正有负,其中仅单株产量、单株穗数、沉降值、蛋白质含量和湿面筋含量的MPH与HPH平均值同为正值。各性状的MPH与HPH正向组合比例存在差异,其中沉降值正向组合比例最高,两者均为100%,其次为蛋白质含量,分别为100%和97.62%,淀粉含量则表现最低,其余性状介于中间。同一性状不同亲本及同一亲本不同性状的一般配合力(GCA)不同,组合间的特殊配合力(SCA)也是如此。亲本P2(扬麦13号)在株高、穗下节间长、穗长、每穗粒数、千粒质量及淀粉含量的GCA值较高,P7(皖西麦0638)在单株穗数、单株产量、蛋白质含量、湿面筋含量和沉降值的GCA值较高。因此,扬麦13号和皖西麦0638可在亲本选配中重点考虑。被测性状F1表型值与GCA和SCA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可预测亲本或组合的配合力大小。本研究结果可为长江中下游冬麦区小麦杂交育种亲本选配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长江中下游冬麦区 亲本选配 杂种优势 配合力 产量性状 品质性状
安徽省薏苡种质资源形态特征和产量性状评价
《安徽农业科学 》 2023
摘要:[目的]筛选出适宜安徽种植的优良资源.[方法]采用随机排列的方法,对安徽不同地区收集的8份薏苡种质资源的生育期、植株形态特征、籽粒形态特征和产量性状进行比较分析.[结果]8份薏苡种质资源的生育期为159~183 d,株高为162.1~234.3 cm,主茎直径在4.45~5.84 mm,主茎叶片数为 10~16,单株有效穗数为 6~14,结实率为 73.21%~94.24%,百粒重为 8.252~27.620 g,籽粒厚度为5.35~8.54 mm,籽粒长宽比为1.23~1.77;株型主要以紧凑型为主;叶色均为浅绿色,苗期叶色主要以深绿色为主;种子有灰色、白色、灰褐色、黑色4种颜色类型.[结论]4号和6号薏苡资源综合性状优良,具有较高的潜在利用价值.
大麦产量相关性状一般配合力的差异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大麦产量相关性状一般配合力(GCA)的差异,筛选高GCA亲本,以我国不同产区具代表性的17份大麦新品种(系)为亲本材料,两年度采用NCⅡ设计对7个产量相关性状的配合力进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所有性状一般配合力(GCA)与特殊配合力(Special combining ability,SCA)方差在单年度或两年度达显著或极显著水平,且GCA方差普遍大于SCA方差,表明基因加性、非加性效应同时存在,并以加性效应为主。所有性状亲本间GCA差异显著,可针对目标性状筛选到高GCA亲本,如16号亲本(95033-1)在穗粒数、千粒质量及单株粒质量3个性状上GCA值均较高,是一优良亲本。亲本性状值与其GCA值间的相关性在不同性状上表现不同,如在株高、穗下节间长、穗长及穗粒数4个性状上,两者呈极显著正相关;在单株穗数与单株粒质量上,仅单年度检测到两者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对于千粒质量,两者相关不显著。因此,前4个性状可根据亲本性状值预测其GCA大小。综上,大麦杂交育种可针对目标性状选择高GCA亲本进行组配,提高后代选择效率。
2个环境条件下花生产量性状的遗传分析
《北方农业学报 》 2016
摘要:结果枝数、单株结果数和百果重是花生重要的产量性状,决定了花生产量的高低。该研究以远杂9102/皖花4号F2群体为材料,利用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模型对2个环境中的花生结果枝数、单株结果数和百果质量3个性状进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结果枝数在2个环境下均表现出受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控制;单株总果数在合肥环境(E1)中表现出受2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控制,而在固镇环境(E2)中则表现出受1对加性-显性主基因控制;百果质量性状在2个环境下均表现出受2对等显性主基因控制。
高温胁迫条件下水稻生理生化指标与产量性状的相关性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索水稻发育的不同时期高温胁迫对其产量性状的影响与其生理生化指标变化的相关性,试图找出研究耐热品种和热敏品种差异的最适时期。本研究分别在耐热性不同的水稻品种的不同生育时期进行了高温胁迫处理。灌浆结实期发生高温胁迫,品种间差异较大,耐热品种的可溶性糖含量的增加幅度(64%)明显高于热敏感品种(32%),耐热品种可溶性蛋白含量增加幅度较大(增加了41%),而热敏感品种减少幅度较大(减少了16%)。耐热品种和热敏感品种产量性状的差异在灌浆结实期表现的尤为突出,耐热品种还保持较高的结实率和谷重,而热敏感品种反之。灌浆结实期可能是研究水稻耐热性差异的一个最佳时期。
杂交粳稻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杂交粳稻的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间的关系,以5个千粒重介于23.5~27.4g之间的BT型不育系和40个千粒重介于18.7~31.2g之间的三系粳稻恢复系,采用5×40NCⅡ设计方式,配制200个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对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主要结果表明:单株谷重与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0.47**,0.63**,0.53**,0.35**),与穗长呈显著正相关(r=0.15**);对单株产量贡献最大的是每穗实粒数。垩白粒率和垩白度2个性状是杂交粳稻品质改良的重点,其次是精米率和整精米率;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相互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糙米率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33**,0.25**)。产量性状对品质性状的影响不大,通过筛选,可以将高产、优质的性状聚合到同一杂交组合中。
水稻穗颈维管束及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 2个偏粳品种“光三”/C4 18的重组自交系群体 ,构建SSR标记的连锁图谱 ,并以此对水稻穗颈维管束数和产量相关性状进行了QTL(QuantitativeTraitLoci)分析。在第 1,5 ,8和 11染色体上检测到 4个控制穗颈大维管束数的QTL ,在第 5 ,9和 10染色体上检测到 3个控制穗颈小维管束数的QTL ;共检测到产量及 8个与产量相关性状的 30个QTL。通过分析穗颈维管束数与穗一、二次枝梗数 ,穗一、二次枝梗粒数 ,穗粒数 ,结实率 ,单株产量QTL在染色体上的分布及连锁关系 ,表明穗颈维管束是影响产量的重要解剖结构 ;通过增加穗颈大、小维管束数可望增加水稻“库”的容量 ,保证“流”的畅通。
关键词: 水稻 穗颈维管束 产量性状 SSR标记 数量性状位点(QT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