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甘蓝型油菜角果特异白化种质的遗传和生理特性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对在甘蓝型油菜中发现的一种新型角果特异白化种质的形态特征、遗传及生理特性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种质具经济器官特异性白化的特点,即营养器官正常,生殖生长阶段所有的经济器官如花蕾、花、角果、种子均表现为白化突变。白化株结实性差,纯合白化种子未发育成熟就干瘪萎缩。通过对该角果特异白化株与野生型油菜杂交创建的分离群体分离比进行统计,表明该性状为1对核基因控制的不完全显性突变。纯合白化株系中几乎没有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但有少量生育酚的合成,光合速率显著低于野生型或接近于零,超微结构观察也未发现有完整叶绿体结构。结合已有研究报道,初步推断该特异白化种质为类胡萝卜素合成调控基因或决定叶绿体发育基因发生突变所引起。因角果是油菜最重要的光合器官,对油菜产量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为进一步揭示叶绿体发育以及角果光合作用形成的分子生理奠定了基础。
甘蓝型油菜品种对农田土壤重金属镉与铜的富集差异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9
摘要:[目的]探讨甘蓝型油菜品种对农田土壤中重金属镉与铜污染修复能力的差异.[方法]选用10个在生产上应用的主要油菜品种在重金属镉、铜污染区与非污染区种植,研究不同品种在两种不同背景土壤下生长期与植株部位对农田土壤中重金属镉与铜的吸收富集差异.[结果]甘蓝型油菜对土壤中的重金属镉与铜有较强的吸附与富集能力,但不同的甘蓝型油菜品种间与植株的不同部位对重金属的吸附富集能力有差异.油菜植株对镉的吸收富集主要集中在茎叶部位尤其是茎秆上,各部位富集能力依次为:茎秆>叶片>根>种籽;对铜吸收富集主要集中在根部和种籽上,各部位富集能力表现为:根>种籽>叶片>茎秆.10个甘蓝型油菜品种对重金属镉的富集能力表现较大差异,苗期秦优10号对重金属镉的富集能力最强,成熟期秦优11号与绵油11号表现出对镉的超富集能力;不同油菜品种对铜的富集能力也表现出差异,苗期秦优10号叶片的铜富集能力较强,成熟期秦优10号与浙油51种籽的铜富集能力较强.[结论]该研究可为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提供技术支撑.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农田土壤 重金属污染 植物修复 富集能力
冬油菜适当迟播有效减轻油菜根肿病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利用栽培措施防控油菜根肿病,采用感病品种核优56,设计盆栽和大田试验,研究不同播期对冬油菜根肿病发生和菜籽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播种期的品种病株率与病情指数差异显著,其中早播D1(9月24)至D5(10月14日)期间的油菜根肿病发病重,晚播D6(10月19日)至D9(11月3日)期间,随着播期的推迟油菜根肿病田间病株率与病情指数均呈下降趋势,说明迟播油菜的根肿病得到了控制。从菜籽产量看,播期D9产量最低,播期D3(10月4日)产量最高,但是播期D1至D8(10月29日)之间的产量差异不显著。生产上可以通过选择种植耐迟播品种,适当推迟播种期到10月20日左右,可利于根肿病控制,降低田间根肿菌总的菌源量,还可同时达到油菜增产与稳产的目标。
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同型临保系选育新策略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已有研究表明经一定高温处理后,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9012A系统中纯合型不育株稳定彻底,而杂合型不育株发生育性转换,并具有一定的自交结实性。利用这一特性,本研究提出了纯合两用系9012AB的同型临保系选育新策略。以9012AB中不育株为轮回亲本,临保系204TAM为供体亲本进行回交转育。F_1、BC_(1-2)均为不育株群体,从中选择与9012AB相似的不育单株经35℃光照持续处理15h后,用其中育性转换株与9012AB中不育株进行回交转育。在BC3群体中选择与9012AB同型的不育单株,经同样高温胁迫处理后,从育性转换株自交后代的可育株群体中选育出9012AB的同型临保系9012TAM。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 临保系 纯合两用系
高温对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稳定性的影响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深入了解生产中出现的微粉现象,研究了人工高温和分期播种情况下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纯合型不育系9012A和杂合型不育系12-204A的不育稳定性。结果表明,两种类型不育系在一定高温胁迫下,均出现育性转换现象,但对高温的敏感性有明显差异。对于9012A系,育性转换临界温度介于30~35℃之间;40℃持续处理16~32h,或者间歇处理3h/d×6d、6h/d×5d、9h/d×4d、12h/d×3d、15h/d×2-4d(累计40℃处理18~60h),或35℃间歇处理15h/d×2-4d(即35℃累计30~60h)均发生育性转换,其中35℃时15h/d×3d(即35℃累计45h)处理育性转换最为明显,说明高温对9012A育性转换具有累加效应。自然条件下6个播期(从2014年10月16日到2015年2月9日,即秋冬播种,避开30℃以上持续高温)的不育性彻底稳定。对于12-204A系,育性转换临界温度为29℃,不低于29℃时育性发生转换,其中35℃15h连续处理育性转换效果最为明显;自然条件下6个播期均发生育性转换。当高温胁迫下育性发生转换时,9012A和12-204A均可自交结实,但是结实性差。
关键词: 甘蓝型油菜 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 高温胁迫 育性 自交结实性
利用SSR标记进行杂交油菜品种鉴定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分布于油菜连锁群上的33对SSR核心引物,对12个育种品系和市场上的杂交油菜品种进行鉴定,探讨取样方案、检测方法和位点判读,将样品间SSR位点类型分为相同位点、疑似相同位点和差异位点3类。分析位点类型发现,12个油菜品种/系间的差异位点数为4~22,其中同父异母杂交种(3个)间差异位点数为4~16,同母异父杂交种(4个)间差异位点数为7~18,市场抽样的品种间差异位点数为12~20。同一品种不同样本间的差异位点数为0~2,据此,将区分品种间与品种内的差异位点阈值设定为2,即在利用33对引物对油菜杂交种与对照样品进行SSR分析时,当两样品间差异位点数>2时,判定为不同品种;当差异位点数≤2时,判定为近似或极近似品种。盲样鉴定实验及其与田间鉴定方法的对比实验,均证明了本研究确定的SSR鉴定方法可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