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胡积送(精确检索)
作者:产焰坤(精确检索)
9条记录
转基因抗虫棉品种间配合力及杂种优势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取8个转基因抗虫棉并分成2组,做4×4不完全双列杂交,进行转基因抗虫棉配合力分析和遗传力估算,探索其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配合力差异显著,中棉所41、德克98 2亲本的一般配合力较高;在产量性状上,山西Bt×苏抗22组合特殊配合力效应值最突出。子棉产量和皮棉产量主要由显性效应控制,衣分、比强度加性效应起主导作用,长度、整齐度、麦克隆值的组合间表现差异仅集中于第①组亲本,即山西Bts、GK321、德克98、GK19,伸长率受环境因子影响大,在遗传上以非加性效应为主。

关键词: 转基因抗虫棉 配合力 杂种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Bt基因抗虫棉卡那霉素田间鉴定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转基因抗虫棉不同时期、不同叶片对卡那霉素不同浓度的反应及其与棉花抗虫性的关系进行了较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选取 4 000mg·L-1的卡那霉素液在棉花苗期、蕾期涂抹棉株倒二片平展叶最适宜,田间卡那霉素反应与田间棉铃虫发生实况结果吻合率高。说明棉花田间抗卡那霉素反应能够准确检测转基因抗虫棉,可以作为一种快速简便的田间检测转基因抗虫棉的方法。

关键词: 转基因抗虫棉 卡那霉素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杂3号选育及高产栽培技术

中国棉花 2004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虫杂交棉丰产性、抗虫性鉴定研究

安徽农学通报 2003

摘要:选择近期国内选育的抗虫杂交棉品种进行多点比较试验,鉴定其丰产性、抗虫性、适应性和纤维品质等。结果表明:综合表现较好的有皖抗杂3号、湘K-5、皖抗杂2号、中棉所29等。

关键词: 抗虫杂交棉 丰产性 抗虫性 鉴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抗虫性鉴定技术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用卡那霉素进行室内棉苗及田间苗、蕾期 ,棉花抗虫性鉴定方法的研究 ,筛选其最佳鉴定浓度 ,同时对几个品种进行了抗虫性鉴定。研究结果表明 :室内用含卡那霉素沙床培育的棉苗 ,其子叶不敏感 ,但对其胚轴伸长有很大影响 ;用不同浓度的卡那霉素液点涂子叶 ,其子叶亦反应不敏感。田间苗蕾期用不同浓度的卡那霉素液点涂倒一叶 ,其叶片反应敏感 ,鉴定的最佳浓度为苗期 2~ 4g/L、蕾期 4~ 6g/L。对 5个品种进行抗虫性鉴定 ,1、2号品种抗虫性最好 ,3、5号品种抗虫性一般 ,4号品种不抗虫 ,结果与田间抗虫性表现调查结果一致

关键词: 棉花 抗虫性 鉴定 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花生间作复合群体效应及配套栽培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棉花花生间作是一种集约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土壤肥力的高效立体种植模式。但复合群体对栽培技术要求较高。因此 ,提出了一整套棉花花生间作复合群体栽培技术 ,为促进安徽省棉花生产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技术依据

关键词: 棉花 花生 间作 复合群体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杂40棉种产业化开发的经验与成效

安徽农学通报 2001

摘要:科研、供销和农业推广部门共同进行皖杂 4 0棉种推广的经验及成效

关键词: 皖杂40棉花 产业化 良种推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棉13号的高产制种繁种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2000 CSCD

摘要:皖棉 13号是以泗棉 3号优选系和低酚棉 8号互为父母本 ,采用人工去雄、授粉的强优势杂交棉。根据其亲本特征特性 ,总结出了“封花自交 ,病圃筛选 ,低温冷藏 ,逐年繁殖”的亲本提纯复壮技术 ;以及“集中连片 ,选择田块 ,合理配比 ,适当稀植 ,错开播期 ,调节花期 ,高产栽培 ,提高产量 ,全株杂交 ,集中成铃 ,徒手去雄 ,小瓶授粉 ,认真督查 ,保证纯度”的高产制种技术

关键词: 皖棉13号 制种技术 繁种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棉花品种主要数量性状与丰产性稳产性早熟性关系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1996

摘要:利用1983~1992年省棉花品种区试资料,对影响泗棉2号稳产性、丰产性和早熟性的8个主要数量性状进行了变异程度、相关系数和通径系数分析。结果表明;要选育稳产、丰产、早熟良种,育种时应选择结铃性强、铃大、吐絮早而集中、衣分高的早熟或中熟类型。

关键词: 棉花 数量性状 丰产性 稳产性 早熟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