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王银东(精确检索)
作者:陈红莲(精确检索)
作者:王永杰(精确检索)
6条记录
提高大鲵人工繁殖出苗率的关键技术

水产科技情报 2017

摘要:为探索提高大鲵人工繁殖出苗率的关键技术,在大鲵亲本培育期间,通过投喂活体饵料以及调控水温、水流、光照等措施,促使大鲵亲本性腺同步发育,并且优化了人工催产、授精和孵化技术,解决了大鲵人工繁殖率低的问题。试验结果显示:2015年共培育亲本37尾,其中35尾(雌鲵19尾,雄鲵16尾)性腺发育良好;催产后,2批共19尾雌鲵全部产卵,共收集卵9 157粒,产卵率为100%;人工授精24 h后,卵的受精率达85.6%;经35~38 d孵化,平均孵化出苗率为72.0%,远高于通常情况下人工繁殖的平均水平(5%~10%)。

关键词: 中国大鲵 人工繁殖 亲本培育 催产 孵化率 出苗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人工繁殖大鲵的关键技术

养殖与饲料 2016

摘要:非原产地人工繁殖大鲵一直是个难题,本研究在模拟自然环境条件下,进行大鲵人工繁殖。对亲本进行强化培育,促使雌雄亲体性腺发育同步成熟;依据性腺发育的综合特征判定,在最佳的繁殖时间段对大鲵进行催产和人工授精;根据大鲵受精卵发育特点,设计专用孵化装置,提高孵化率。在2012-2015年的4批次试验中,累计繁殖♀41尾,♂36尾,受精率分别为45.7%、62.3%、85.0%和86.2%,孵化率为分别为28.6%、56.7%、71.4%和72.6%,4年共计繁殖苗种9 089尾,繁殖后的亲鲵体质健康,成活率100%。

关键词: 大鲵 促性腺发育 人工繁殖 孵化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牛磺酸对泥鳅生长性能与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长江大学学报(自科版) 2016

摘要:在基础日粮中分别添加0.0%、0.1%、0.2%、0.3%的牛磺酸,并以此4种日粮饲养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8周,探讨了牛磺酸对泥鳅生长、饲料利用以及肝脏抗氧化能力的影响。结果显示,牛磺酸添加对摄食率无显著影响,对鱼体饲料系数与生长有不同程度改善,其中0.1%组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改善,随着添加量增大,改善效果下降;牛磺酸添加降低了生长变异系数,其中0.1%与0.2%组显著低于对照组。牛磺酸添加使泥鳅肝脏抗氧化性能得到改善,0.1%组的抗氧化能力最佳,随着添加量增加,抗氧化性能改善效果减弱。

关键词: 牛磺酸 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 生长性能 抗氧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鳞副泥鳅商品鳅的健康养殖试验

科学养鱼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大鳞副泥鳅为鲤形目、鳅科、花鳅亚科、副泥鳅属,主要分布于我国长江中下游的水体中。它在素有"水中人参"之美誉的泥鳅中属个体大和生长快的种类,是我国目前泥鳅养殖中最重要的一个品种。大鳞副泥鳅是出口日本、韩国等东南亚国家的主要水产品,市场潜力很大,是淡水养殖中不可多得的名优经济鱼类。但大鳞副泥鳅的养殖技术还有待于规范与提高,为此2014年6-10月我们在安徽合龙水产养殖科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开口饵料对大鳞副泥鳅仔鱼成活率和生长的影响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2015

摘要:试验选取轮虫、藻类、豆浆、蛋黄和配合饲料等5种材料,作为大鳞副泥鳅仔鱼的开口饵料。通过21 d的培育试验,结果表明,前7 d投喂轮虫的大鳞副泥鳅仔鱼成活率最高,为78.3%;在14 d和21 d时轮虫组的成活率分别达68.6%和67.1%,这与配合饲料组的成活率相近,但明显高于其他3组。轮虫组的大鳞副泥鳅仔鱼生长情况最佳,21 d时体长和体重的变化均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分别为16.53 mm和5.210 mg,其次为配合饲料组,也表现出较好的生长性能,21 d时体长和体重分别为15.26 mm和4.565 mg。从大鳞副泥鳅工厂化育苗出发,前7 d最适宜用轮虫,7 d以后可用轮虫或配合饲料来培育。

关键词: 开口饵料 大鳞副泥鳅 仔鱼 成活率 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鲵仿生态人工繁殖技术

安徽农学通报 2014

摘要:介绍了大鲵仿生态人工繁殖技术,主要包括:繁殖场地选择,仿生态繁殖池的建造,大鲵亲体选择与培育,大鲵人工繁殖等。为大鲵的资源保护,增值和利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鲵 仿生态 人工繁殖 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