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王大刚(精确检索)
作者:胡国玉(精确检索)
作者:李杰坤(精确检索)
作者:黄志平(精确检索)
作者:于国宜(精确检索)
作者:张磊(精确检索)
4条记录
分子标记辅助黄淮大豆生育期组归属研究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13份美国大豆生育期组(maturity group,MG)标准品种为对照,于2013-2015年对47份黄淮主推品种和新选育大豆品种进行生育期组划分,并用与生育期相关的SSR标记Satt431、Satt215和Satt557进行分子辅助鉴定。结果表明:47份参试品种3年平均生育日数归MGIV的品种数最多,有31份,占参试品种数的65.95%;归到MGIII和MGV的分别有6和10份,占12.77%和21.28%。3年均归在同一生育期组内的品种有蒙1157-1、蒙1158-1和徐9302-204等13份,占27.66%,说明这些品种受环境因子影响较小,生育期比较稳定。用于辅助鉴定大豆生育期组的3个SSR标记对47份平均生育日数归属MGIII和MGV的选择效率分别为83.33%和90.00%,而归属MGIV品种的基因型较为复杂。研究发现,参试品种3年平均生育日数96~104d,株高46.22~85.90cm,主茎节数12.20~19.04节,其中2014年参试品种平均株高和主茎节数的变异系数均最小。归属MGII-MGIV的大豆品种平均株高和主茎节数随生育期组增加而升高,但MGV则反之。本试验结果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大豆生育期组的划分提供依据与方法。

关键词: 大豆 生育期组 SSR标记 划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结荚习性夏大豆种质的农艺表现及其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533份不同结荚习性大豆种质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结荚习性大豆种质在黄淮夏播生态区的农艺性状表现,并对主要农艺性状和产量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大豆种质的营养期、株高、有效分枝、单株荚数、倒伏性、株型等性状的平均值随无限-亚有限-有限结荚习性递减,生殖期、单株粒重、百粒重、小区产量等性状平均值的变化趋势则相反。相关分析表明,无限结荚习性种质的产量与株高、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602**、0.566**,与有效分枝、倒伏性呈显著负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384*、-0.451*。亚有限结荚习性种质的产量与生殖期、单株粒重呈显著、极显著正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156*、0.536*,与有效分枝呈极显著负相关,偏相关系数为-0.323**。有限结荚习性种质的产量与单株粒重、株高呈极显著正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433**、0.262**,与株型、单株荚数呈显著、极显著负相关,偏相关系数分别为-0.149*、-0.198**。结合不同结荚习性品种的生长特点,本研究认为,无限结荚习性品种株高较高且株高与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适合干旱地区种植;亚有限结荚习性品种生殖期与产量呈正相关,生殖期内生长旺盛需要较多的养分供应;有限结荚习性品种的营养生长持续时间短,株高较矮,吸收光能有限,实现高产主要依赖各性状器官间的平衡。生产中,有限结荚习性品种的营养生长期间既需要充足的肥水促其生长,又要防止旺长。

关键词: 结荚习性 夏大豆 农艺表现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品系在黄淮南部主产区产量及品质性状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4 CSCD

摘要:为了筛选适宜黄淮南部大豆产区种植的大豆品种,于2011年和2012年对河南、安徽和江苏3省5个试验点测试的107份大豆品系的产量、品质及其他相关性状的数据进行收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测试大豆品系的平均产量为2601.73 kg/hm2,与对照‘中黄13’相比,共有48份大豆品系表现增产,占总数的44.86%;各试验点的大豆平均蛋白质含量总体较高,而且蛋脂双高的品种比例在各试验点均在70%以上。相关性分析表明,产量与品质性状有着极显著的负相关,与蛋白质含量、脂肪含量和蛋脂总量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27、-0.23和-0.48;与有效分枝、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呈极显著正相关(r=0.41,r=0.48,r=0.59,r=0.64)。偏相关分析也表明,大豆的产量与单株粒数呈极显著正相关性,且单株粒数是对大豆产量影响最大的性状;通径分析显示,该性状对产量的通径系数最大。蛋脂总量与株高、百粒重呈显著正相关(r=0.20,r=0.23),与有效分枝呈显著负相关(r=-0.19),与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和单株粒重呈极显著负相关(r=-0.29,r=-0.44,r=-0.37)。生产中,在提高大豆产量和品质的同时,应考虑到大豆各农艺性状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在育种时应注意各性状之间的平衡。

关键词: 大豆 产量 品质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淮大豆品种(系)生育期组划分的研究初报

大豆科学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促进大豆品种在我国不同地区之间科学引种,以13个分属MG(maturity group)II~MGV的北美大豆生育期组标准品种的生育期表现为参考,通过2年3点对比试验,对95份次的黄淮大豆产区主栽品种和新近选育品种(系)的生育期组进行了鉴定和划分。所有品种(系)均在安徽怀远试验点夏播,部分品种(系)于2012年在合肥试验点夏播。结果表明:除PI561400在2012年合肥点收获时未成熟外,其余12个北美标准品种在2年3点的试验中均能正常成熟,95份次试验品种(系)的生育期组介于MGII~MGV。怀远点2年试验品种(系)中生育期组属MGIII的最多,有36份次,占试验品种(系)的37.9%,属MGII和MGIV的分别为29和21份次,占30.5%和22.1%;21份合肥点的试验品种中有11份与怀远点的归属相一致,有10份晚1~2个生育期组。其中,黄淮大豆产区主推品种中黄13和皖豆28在2年3点的试验中生育期日数分别为94~96 d和97~100 d,分别属MGII和MGIII。所划分结果可为全国的大豆生育期组系统的建立和新育成品种的种植区域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豆 品种 生育期组 划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