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水稻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的RAPD标记和SCAR标记(英文)
《Acta Botanica Sinica 》 2003 SCI 北大核心
摘要:利用RAPD技术对水稻品种农林 8号 (含苯达松抗性基因Ben)和其突变体农林 8号m (含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ben)进行标记 ,从 36 0个 10bp寡核苷酸随机引物中筛选出 5个引物产生的 7个RAPD标记。经对多态性标记的克隆和序列分析 ,再设计PCR引物 ,将其中 4个RAPD标记OPG18/ 94 3、OPG18/ 972、OPD10 / 12 4 8和OPF0 3/ 1198转化成SCAR标记SCAR/G18/ 883、SCAR/G18/ 890、SCAR/G18/ 919/ 94 8、SCAR/D10 / 12 37、SCAR/F0 3/ 1186。通过对农林 8号×农林 8号mF2 分离群体 32 0个单株的连锁分析及在 1对含ben基因的近等基因系H12 1和Hben12 1中验证 ,标记SCAR/G18/ 883、SCAR/G18/ 890、SCAR/G18/ 919/ 94 8与Ben或ben基因共分离 ,SCAR/D10 / 12 37与Ben基因的遗传距离为 (14 .8± 2 .1)cM。经Southernblotting分析并结合F2 代分离比例表明 ,标记OPG18/ 94 3、OPG18/ 972及其转化的SCAR标记在基因组中为单拷贝序列 ,且OPG18/ 94 3和OPG18/ 972为一对等位STS位点。这是首次报道与ben或Ben基因相连锁的分子标记。本研究为利用分子标记辅助ben基因的转育及利用图位克隆技术分离ben基因提供了有用的分子标记。
关键词: 水稻 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 RAPD标记 SCAR标记
水稻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的RAPD标记和SCAR标记(英文)
《ActaBotanicaSinica 》 2003 CSCD
摘要:利用RAPD技术对水稻品种农林8号(含苯达松抗性基因Ben)和其突变体农林8号m(含苯达松敏感致死基因ben)进行标记,从360个10bp寡核苷酸随机引物中筛选出5个引物产生的7个RAPD标记。经对多态性标记的克隆和序列分析,再设计PCR引物,将其中4个RAPD标记OPG18/943、OPG18/972、OPD10/1248和OPF03/1198转化成SCAR标记SCAR/G18/883、SCAR/G18/890、SCAR/G18/919/948、SCAR/D10/1237、SCAR/F03/1186。通过对农林8号×农林8号...
PCR反应混合液的冻干处理及其应用
《遗传 》 200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将除模板DNA以外的PCR反应混合液 ,经过真空浓缩冻成干粉状后 ,分别置于室温和 4℃贮存 ,经过一定的贮藏时间后进行PCR反应 ,发现经冻干处理的样品能在较长的贮存时间内保持扩增活性 ,这将给实际工作带来很大的便利
~(60)Co辐照对水稻基因组DNA诱变的分子生物学效应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 2002 SC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水稻品种农林 8号及其60 Coγ射线辐照突变体农林 8号m为研究材料 ,选用 36 0个 10碱基寡核苷酸随机引物 ,利用随机扩增多态性DNA标记技术筛选出 1个引物OPG18在农林 8号和农林 8号m之间表现出共显性的多态性 .通过对该共显性标记的克隆和序列分析表明 ,突变体农林 8号m与农林 8号相比有 2 9bpDNA片段的缺失 .研究结果为60 Coγ射线辐照导致植物基因组DNA缺失提供了一个最直接明确的证据 .
水稻抗白叶枯病基因Xa21转基因水稻及其杂交稻研究
《作物学报 》 200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基因枪转基因技术将高抗白叶枯病的Xa21基因导入中国三系杂交稻恢复系(明恢63)和保 持系(皖B)中,获得转基因水稻系,其中4个株系只含有Xa21基因,不合选择标记潮霉素抗性基因 hph。筛选抗白叶枯病转基因纯合系,在田间种植6代,用PCR检测证明,Xa21基因能稳定遗传表达。 用转基因水稻配制两系杂交稻,杂交组合F1含有Xa21基因,既抗白叶枯病,又有较大的增产潜力。
利用分子标记改良水稻白叶枯病抗性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1 CSCD
摘要:利用分子标记技术对转抗白叶枯病基因 (Xa2 1)的明恢 63和 80 4B后代进行跟踪筛选 ,得到了纯合稳定株系。同时对转基因恢复系明恢 63进行配组试验 ,对转基因 80 4B纯合稳定系进行不育系的转育 ,并对其配组和转育后代进行PCR分析和人工接菌 ,结果表明Xa2 1基因能稳定遗传表达 ,并出现了一些既抗白叶枯病又有增产潜力的组合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