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朱昭进(精确检索)
作者:赵莉(精确检索)
作者:何贤芳(精确检索)
作者:王青(精确检索)
作者:汪建来(精确检索)
3条记录
安徽沿淮和淮北地区小麦穗粒重研究

麦类作物学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给重穗型小麦新品种选育及高产育种提供参考依据,以24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对穗粒重与产量、产量三要素及其他18个性状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供试品种间穗粒重、收获指数、产量及产量三要素存在着极显著差异;穗粒重与产量呈显著正相关,与穗粒数、收获指数、单茎生物产量、单茎草重呈极显著正相关,与倒三叶的面积呈显著正相关,与穗数、籽粒容重呈极显著负相关。根据穗粒重把小麦品种划分为三大类:重穗型,穗粒重≥1.8g;中穗型,穗粒重为1.4~1.8g;轻穗型,穗粒重≤1.4g。沿淮和淮北地区可通过着重提高穗粒数、同步提高单茎生物产量与收获指数的途径提高穗粒重。

关键词: 小麦 穗粒重 穗数 穗粒数 千粒重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生物产量影响因素初探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分析小麦的生物产量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以10个小麦品种(系)为试材,对小麦的生物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差异显著性和相关性进行分析,并分别就小麦生物产量与产量和形态性状进行通径分析和相关分析。[结果]10个品种(系)间的生物产量和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其变幅分别为16 400~19 900和8 124.0~9 463.5 kg/hm2,收获指数在0.448 2~0.508 5。小麦生物产量与产量和有效穗数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高效叶面积指数呈显著正相关,但与收获指数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穗粒数和千粒重以及上3叶面积、株高、穗长等形态性状的相关性不显著。小麦生物产量和经济系数对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分别为1.251和0.838。[结论]适当提高有效穗数和高效叶面积指数,改良株型,可提高小麦生物产量,进而获得高产。

关键词: 小麦 产量 生物产量 有效穗 高效叶面积指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株型性状与产量性状及生物学产量关系的初步研究

园艺与种苗 2011

摘要:[目的]研究小麦株型性状与产量性状及生物学产量的关系,探讨淮北地区高产小麦品种适宜的株型结构。[方法]以10个小麦品种(系)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品种(系)的株型性状(株高、穗长、穗颈长、倒二节长、倒三节长、倒四节长、基部节间长与冠层上三叶长、宽、面积、单茎上三叶面积、高效LAI)与产量相关性状(产量、有效穗数、穗粒数、千粒重、经济系数)及生物学产量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产量与旗叶宽、旗叶面积、倒二叶宽、穗长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而株型性状中仅有高效LAI与生物学产量相关达到极显著水平。[结论]安徽淮北地区高产小麦适宜的株型及群体:在较高经济系数的前提下,穗数675万/hm2以上,株高80 cm左右,穗长10 cm以上,穗颈长30 cm左右,基部节间长不超过50 cm;叶片短、宽、挺,旗叶长17~21 cm,旗叶宽1.4~1.6 cm;倒二叶长19~25 cm,倒二叶宽1.3~1.5cm;倒三叶长19~26 cm,倒三叶宽1.3~1.6 cm,高效LAI 4.5~5.0;"控株-增穗-增叶"可能是安徽淮北地区小麦实现超高产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 小麦 株型性状 产量 生物学产量 控株-增穗-增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