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朱建祥(精确检索)
16条记录
辛硫磷和毒死蜱微囊悬浮剂释放机制及其主要影响因素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明确辛硫磷微囊悬浮剂和毒死蜱微囊悬浮剂的主要释放机制和影响因素。[方法]利用液相色谱分析方法,测定2种微囊悬浮剂在2种湿度、温度和通风状态下的土壤释放(消解)动态。[结果]在35℃干燥土壤中,辛硫磷微囊悬浮剂吹风处理的T0.5是2.2 d;而密闭处理的T0.5是859.2 d。在35℃吹风条件下,辛硫磷微囊悬浮剂和毒死蜱微囊悬浮剂在干燥土壤和水饱和土壤中的T0.5分别是2.2和5 800 d;8 d和206.1 d;而当温度为35和25℃(其他条件相同)时,前者的T0.5分别是2.2和18.6 d;后者的T0.5分别是8.0和28.8 d。[结论]辛硫磷微囊悬浮剂和毒死蜱微囊悬浮剂释放机制都是以气化释放为主;湿度和温度是影响两者释放的最主要因素。

关键词: 辛硫磷 毒死蜱 微囊悬浮剂,释放机制 影响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温、湿度对两种微胶囊杀虫剂毒力的影响

植物保护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为生测对象,在常规毒力测定的基础上研究土壤温、湿度对35%辛硫磷和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毒力的影响。结果显示:35%辛硫磷微囊悬浮剂对华北大黑鳃金龟幼虫的毒力高于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约是其毒力的3~9倍;在试验湿度和温度范围内,35%辛硫磷和30%毒死蜱微囊悬浮剂对供试幼虫的杀虫效果随着温度的升高而逐渐增强;在相同温度条件下,2种微囊制剂在含水量为10%的土壤中杀虫效果高于含水量20%的土壤。

关键词: 微胶囊 华北大黑鳃金龟 土壤温湿度 毒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辛硫磷35CS释放特性与施药方法对花生蛴螬防治效果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明确辛硫磷35CS不同释放特性及施药方法对花生蛴螬防治效果的影响。[方法]分别于2009、2010年在代表安徽省南、北2个农业生态类型的蒙城、固镇和肥西县进行田间试验,研究了该药剂3种释放速度(快、中、慢释放速率)及2种施药方法(播种时喷穴或出苗后灌根)对花生蛴螬防治效果的影响。[结果]辛硫磷35CS 3种释放速率防治花生蛴螬效果表现为慢速释放>中速释放>快速释放;2种施药方法对防治花生蛴螬效果无影响。[结论]为辛硫磷35CS的推广应用及花生蛴螬的有效防治提供了借鉴。

关键词: 辛硫磷35CS 释放特性 穴喷雾 灌根 花生 蛴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2种辛硫磷制剂对暗黑鳃金龟幼虫的毒力测定

安徽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测定辛硫磷微胶囊悬浮剂(CS)和辛硫磷乳油(EC)对暗黑鳃金龟幼虫的毒力。[方法]在初步建立暗黑鳃金龟及幼虫室内饲养方法的基础上,将辛硫磷30CS配成0.16、0.32、0.64、1.28和2.56μg/g5个浓度,辛硫磷41.2EC配成0.08、0.16、0.32、0.64和1.28μg/g5个浓度,采用土壤混药法,测定辛硫磷2种制剂对暗黑鳃金龟7日龄幼虫的室内毒力,处理24 h后调查与计算幼虫的死亡率和校正死亡率。[结果]41.2%辛硫磷乳油对暗黑腮金龟幼虫的毒力较高,致死浓度LC50和LC90分别为0.39和1.18 mg/kg。辛硫磷微胶囊悬浮剂的毒力较低,LC50和LC90分别为1.09和2.68 mg/kg,这是由于辛硫磷被包裹在微囊中不能完全释放而未充分发挥作用。[结论]用辛硫磷CS防治暗黑鳃金龟幼虫时,囊外辛硫磷在土壤中的量要达到1.18 mg/kg以上,才能取得较高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暗黑鳃金龟幼虫 花生 辛硫磷CS 毒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丙环唑微胶囊剂对苹果采后炭疽病的控制效果

农药 2006 北大核心

摘要:研究了在25℃和10℃贮藏条件下释放速度分别为快、中、慢的丙环唑微胶囊剂对苹果采后炭疽病的控制效果,结果表明:浸泡处理比喷雾处理的效果要好,释放速度快的比释放速度慢的控制效果要高,在25℃贮藏条件下15d的控制效果为100%,在10℃贮藏条件下控制效果为86.8%。

关键词: 苹果炭疽病 丙环唑 微胶囊剂 控制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5%辛硫磷微胶囊剂防治花生蛴螬试验及示范

安徽农业科学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2004年5~9月,在宿州、固镇田间小区试验和肥西县等大面积示范表明:35%辛硫磷微胶囊剂拌砂盖种防治花生蛴螬的效果比乳油剂型提高近2倍(或有效利用率提高近2倍);用微胶囊剂3000~4500g/hm2有效成分拌砂盖种,可以较好地控制全生育期花生蛴螬的危害,防治效果、保果率和增产效果分别在91.5%、75.0%和11.1%以上,有望使花生蛴螬防治方法实现重大变革,即由劳动强度大、不安全变为高效、安全、简便、省力。

关键词: 辛硫磷微胶囊 拌砂盖种 花生 蛴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辛硫磷微胶囊悬浮剂的研制

农药 2005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界面聚合法研究了多种囊壳单体及不同配比对辛硫磷微胶囊成囊的影响,其中以占油相5%的N1单体与2.5%的S1单体聚合所得的微胶囊理化性能较为稳定,54℃热贮14d有效成分分解率仅为5.4%。选定了制剂适宜的分散剂F和稳定剂H,成功地研制出理化性能高度稳定的35%辛硫磷微胶囊悬浮剂小样。该小样具有较好的控制释放性能,水中24、120h释放率分别为24.9%和44.8%。田间药效试验表明此小样对甘薯茎线虫病持效期明显比乳油长,药后180d的防效为81.5%,远高于乳油的63.2%;对甘薯的增产效果比乳油高21%。

关键词: 辛硫磷 微胶囊 界面聚合法 悬浮剂 甘薯茎线虫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防治甘薯茎线虫病试验

安徽农业科学 2002 CSCD

摘要:把筛选出的一种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同系物 ,加工成高效、长效的微胶囊剂———“红芋宝”。初步的田间试验表明 :“红芋宝”防治甘薯茎线虫病具有良好的防病增产效果

关键词: 红芋宝微胶囊剂 甘薯茎线虫病 防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小麦对白粉菌的抗性和感病性的诱导

植物病理学报 199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用小麦白粉菌(Erysiphegraminisf.sp.tritici)的无毒和有毒菌株,以3种接种顺序:1.先接无毒菌株,间隔一定时间后,再接有毒菌株;2.无毒和有毒菌株同时接;3.和“1”相反,接种具有不同抗性基因的小麦品种的幼苗或叶段,以研究小麦对白粉菌的诱导抗性和诱导感病性。结果表明:先接无毒菌株诱导的抗性最强;后接无毒菌株或无毒、有毒菌株同时接,当诱导菌(inducer)的密度很高时,也可以诱导出抗性,但较微弱;诱导的抗性随诱导菌的密度增高而增强;一经诱导,抗性可在被诱导部位维持到第6天;所使用的3种接种顺序都可以诱导小麦对白粉菌产生感病性,但较之诱导的抗性弱得多;在抗病性的诱导中,存在着小麦品种与诱导菌,或诱导菌与挑战菌(chalenger)之间的相互作用;一个无毒菌株可以通过诱导而获得在抗病品种上生长的毒性,但当缺少有毒菌株存在时,获得毒性即消失;没有发现所诱导的抗性具有系统传导性。

关键词: 小麦,白粉菌,诱导抗性,诱导感病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1997年“粉霉灵”推广应用总结

安徽农业 1998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2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