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定远猪胴体和肉质性状测定及分析
《养猪 》 2019
摘要:通过测定定远猪屠宰胴体性状及肉品质,以期为定远猪遗传资源的保护及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试验选择10月龄定远猪12头进行屠宰,测定胴体性状及肉质性状,并进行变异系数与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定远猪平均体重达89.69 kg,背膘厚3.74 cm,屠宰率达76.29%,瘦肉率为48.47%,腿臀比为29.12%,肉色评分为3.33,大理石纹评分3.29,眼肌面积为26.09 cm2,失水率为20.94%,肌内脂肪含量为4.87%,拿破率为74.36%.宰后45 min pH为6.16,24 h时降为5.56.定远猪屠体平均背膘厚、皮厚、眼肌面积和肌内脂肪含量等指标变异系数较大.综上表明,定远猪屠宰率较高,肉质好,但肌内脂肪含量及背膘厚变异系数较高,可在后期保种过程中适当进行选育,提高定远猪的一致性.
培育中的淮猪新品系ECI1基因多态性及其与背膘厚的相关性研究
《中国畜牧杂志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为分析ECI1基因多态性与背膘厚性状的遗传关系,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286头淮猪新品系Ⅱ系Ⅱ世代个体ECI1基因的遗传变异,统计分析ECI1基因型与背膘厚性状的关联性。结果表明:培育中的淮猪新品系猪群中存在丰富的ECI1基因多态性,CC型个体的活体背膘厚显著高于TT型个体(P<0.01),TC型个体处于中间。该研究进一步验证了ECI1基因对淮猪新品系育肥性状的影响效应,为ECI1基因作为淮猪新品系的分子遗传标记提供理论依据。
FSHβ、ESR和PRLR基因多态性与淮猪新品系产仔数相关性分析
《养猪 》 2014
摘要:基于FSHβ、ESR和PRLR基因功能位点的报道,将3个基因作为母猪产仔数性状的候选基因进行多态性检测与关联分析,旨在为猪繁殖性状分子遗传标记提供参考。本研究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了淮猪新品系母猪FSHβ、ESR和PRLR基因的多态性及其对初产仔数的影响,并分析了多基因合并基因型对初产仔数的聚合效应。结果表明,FSHβ基因在该猪群中分布处于哈德-温伯格不平衡状态,ESR和PRLR基因分布处于哈德-温伯格平衡状态;FSHβ、ESR和PRLR基因的A等位基因对繁殖性状均具有正的加性效应;FSHβ、ESR基因的AA基因型为该猪群的优良基因型,两基因的AA型个体比BB型个体分别提高产仔数1.54(P<0.05)和2.13头(P<0.01),分别提高产活仔数1.55(P<0.05)和1.82头(P<0.01);PRLR基因AB型个体产仔数比AA型和BB型个体分别提高0.77(P>0.05)和1.59头(P<0.05),产活仔数分别提高0.65(P>0.05)和1.8头(P<0.01);合并基因型与产仔数的关系表明,以FSHβ、ESR和PRLR基因AAAABB型的总产仔数最高(14.5头)。在种猪选育时提高FSHβ、ESR的A等位基因频率以提高产仔数,PRLR基因是否能应用于淮猪新品系选育中,仍需进一步研究。
淮猪新品系猪中FRZB基因与生长性状相关位点分析
《中国畜牧杂志 》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FRZB基因通过抑制Wnt信号途径调控细胞生长,可作为猪生长性状相关的候选基因。本研究采用直接测序法检测淮猪新品系四世代群体FRZB基因5′-UTR中SNPs基因型分布,并分析基因型与生长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2个SNPs位点与生长性状显著相关;其中G-430A位点AA基因型个体达30 kg和90 kg体重日龄显著高于GA和GG型(P<0.05),而GA和GG型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C-416T位点CC型个体达90 kg体重日龄显著低于TT型(P<0.05),但CC、CT和TT基因型个体达30 kg体重日龄差异不显著(P>0.05)。结果显示,FRZB基因5′-UTR中G-430A和C-416T位点对淮猪新品系的生长性能具有显著影响,2个位点有利等位基因分别是G和C,有利基因型分别是GG型和CC型。
藏猪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基因的表达与低氧适应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在动物体内催化产生一氧化氮(NO),对动物低氧适应的重要作用,选取饲养在西藏林芝地区(海拔约3 000m)的藏猪、大约克猪(高原大约克猪)和饲养在北京(海拔约100m)的大约克猪(低地大约克猪),屠宰并采集心肌、肝脏和肺脏组织,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测定eNOS基因的表达量。结果发现,高原藏猪、大约克猪和低地大约克猪在肝脏和肺脏中eNOS的总体表达量分别比心脏中要高1 000和400倍;在心脏中,高原藏猪和高原大约克猪eNOS基因的表达量均高于低地大约克猪的4.0和2.6倍(P<0.01),但是在肝脏和肺脏中的表达量却相反。大约克猪从低地移居高原,心肌组织eNOS表达量增加了2.6倍,但肝脏和肺脏组织中eNOS表达量分别下降了1.6和1.1倍。结果表明,藏猪eNOS基因表达量与低地大约克猪和移居高原的大约克猪存在差异,且在心肌、肝脏和肺脏组织表现不同,可能对其低氧适应起不同的调节作用。
藏猪生长激素基因(pGH)多态性研究
《西北农业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猪生长激素基因(pGH)是猪生长发育性状重要的候选基因之一。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藏猪pGH基因+159~+734 bp片段的DraI、ApaI和MspI酶切多态性。结果显示,藏猪群体中DraI酶切全部切开,无多态;ApaI酶切具有4个等位基因,出现5种基因型,其中CC基因型(299A/432C)频率最高,为0.7857;藏猪群体MspI酶切出现3种基因型,杂合性CT基因型频率最高,为0.5089,等位基因C和T频率分别为0.5580和0.4420。经比较,藏猪pGH基因DraI酶切位点与其他猪种一样无多态性,而ApaI酶切出现了特异的432突变位点,MspI酶切等位基因分布相对均衡,表现出与其他猪种的差异。
藏猪肝X受体(LXRs)基因PCR-RFLP多态性分析
《中国畜牧兽医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LXRα和LXRβ基因是猪肌肉发育和脂肪沉积的重要候选基因。本研究利用PCR-RFLP技术测定了112头藏猪的LXRα-BslI和LXRβ-AciI多态性。结果显示,藏猪群体中LXRα-BslI有CC、CG和GG3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4286、0.4643和0.1071;LXRβ-AciI有TT、TC和CC3种基因型,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1964、0.5179和0.2857;与瘦肉型猪基因型分布差别较大。推测可能与藏猪肌肉和脂肪发育遗传特点有关。
关键词: 藏猪 LXRα基因 LXRβ基因 PCR-RFLP 多态性
藏猪繁殖性状多基因效应分析
《遗传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藏猪是我国特有的高原型地方猪种,具有适应高海拔恶劣气候环境、抗病、耐粗、肉质鲜美等特点,但繁殖力低。文章以促卵泡素β亚基(FSHβ)、雌激素受体(ESR)、促乳素受体(PRLR)和视黄醛结合蛋白4(RBP4)等基因作为繁殖性状主要候选基因,测定76头藏猪的基因型,分析单基因和多基因合并对繁殖性状的影响效应。结果说明,在藏猪群体中,FSHβ、ESR和PRLR基因不同基因型繁殖性状差异显著,优良基因型分别为BB、BB和AA。藏猪RBP4基因只有2种基因型,对繁殖性状影响不显著。FSHβ-ESR-PRLR基因的合并优良基因型为BB-BB-AA,多基因聚合效应高于单基因效应。
安徽白山羊杂交效应
《畜牧兽医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安徽白山羊及其二元杂交组合(波×安,萨×安)、三元杂交组合(波×萨×安,马×萨×安)和级进杂交组合(波×波×安)研究表明:(1)杂交能提高安徽白山羊的生长发育速度。二元杂交和三元杂交组合在6月龄前生长较快,6月龄后变慢;级进杂交在8月龄前生长较快。(2)无论是二元杂交还是三元杂交,均能提高安徽白山羊的产肉性能(P<0 01,P<0 05),但肉质有下降的趋势,三元杂交比二元杂交下降更多。(3)二元杂交和三元杂交能够增大安徽白山羊板皮面积(P<0 01,P<0 05),减小毛纤维密度,二元杂交使板皮的均匀度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