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安徽地方枣种质抗裂性评价及果皮组织结构特点研究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1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裂果是影响枣产业发展的重要问题之一。为了明确安徽地方枣种质抗裂特性,为筛选抗裂种质及生产提供依据。通过连续多年观察发现,安徽地方枣品种存在3种裂果方式(纵裂、纵裂+横裂、不规则裂)和4个裂果等级(极抗裂、抗裂、中等和易裂)。在极抗裂和抗裂类型中,加工及制干品种占的比例较大,中等及易裂类型中鲜食品种占的比例较大,且多为优良鲜食品种。不同抗裂程度品种的果皮结构差异明显,加工类品种的蜡质层厚,果实表皮细胞层数多(6~7层)、细胞厚度均匀,多表现为抗裂性强;鲜食类品种的蜡质层薄,果实表皮细胞层数少(3~4层),表现为抗裂性弱。蜡质层厚度、表皮细胞层数作为评价枣果抗裂能力具有参考价值。
早中熟葡萄鲜食品种在合肥地区的引种表现及评价
《现代农业科技 》 2015
摘要:葡萄是安徽省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支柱性产业之一,但随着葡萄产业的不断发展,栽培面积的逐年增加,产量的不断增大,品种结构的不合理性进一步突显。为了调节和丰富安徽省上市的鲜食葡萄品种结构,减轻市场销售压力,迎合广大消费者的喜好,自2011年起先后从国内分别引进了12个早中熟葡萄品种,栽植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所试验园,经过3年对其生物学特性、果实经济性状及适应性等进行了田间观察。结果表明,夏黑、香玉、沈农金皇后均表现优良,是适合合肥及周边地区栽培的优良早中熟品种;申丰、爱神玫瑰、夏至红、奥古斯特表现较好,可作为搭配型品种适当发展。
鲜食葡萄品种“香妃”在合肥地区的表现及栽培要点
《北方园艺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香妃"葡萄是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以早熟葡萄品种"绯红"作为父本,"玫瑰香"×"莎芭珍珠"的后代"73-7-6"为母本进行杂交,选育出的早熟、丰产性好,具浓郁玫瑰香味的鲜食葡萄新品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于2011年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林业果树研究所引入合肥试验园区试观察,采用避雨设施栽培,管理水平较好,地面采用滴灌,种植株行距为1m×4m,架式为"T"型架,植株长势健壮,行间栽植三叶草。
不同砧木对“醉金香”葡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了解不同砧木对"醉金香"葡萄生长及果实品质的影响,通过在3个砧木品种"贝达"、"华佳8号"和"SO4"上分别嫁接"醉金香",观测葡萄的生长指标和果实品质。结果表明,不同砧木对"醉金香"葡萄长势、产量、品质等均有显著影响。醉金香/华佳8号"小脚"现象不明显,叶面积最大,叶绿素含量、单株产量、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均最高,可滴定酸含量最低;醉金香/SO4综合表现次之,而醉金香/贝达"小脚"现象明显,生长弱,单株产量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最低,可滴定酸含量最高。综上,不同砧穗组合的葡萄生长及品质表现由好到差分别为:醉金香/华佳8号,醉金香/SO4,醉金香/贝达。
早熟鲜食枣新品种‘皖枣3号’
《果农之友 》 2015
摘要:自1996年开始进行安徽地方枣种质资源调查、收集、整理和利用工作,1999年在阜阳地区农户庭院发现枣优良单株。2005—2012年分别通过嫁接与根蘖繁殖良苗,在安徽长江以南的芜湖繁昌、江淮之间的合肥、淮河以北的宿州等地多点试验,系统观察,性状表现稳定。与河北蚂蚁枣、阜阳蚂蚁枣等品种相比表现早熟,果大,肉质酥脆、细腻、汁多,耐高温高湿。2013年8月
安徽地方枣种质枣疯病植原体16S rDNA序列分析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安徽地方枣种质枣疯病16S rDNA序列特性,以健康及表现枣疯病症状的繁昌长枣叶片DNA为模板,克隆枣疯病植原体16S rDNA序列,获得1条1 248 bp的片段,命名为JWB-FJP1。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JWB-FJP1属于16Sr V-B组,与重庆地方枣枣疯病植原体JWB-Xch(JQ675716)同源性最高,达到99.92%;与河北枣枣疯病植原体JWB-Hebei(GU184186)同源性最低,为67.06%,说明不同地区枣疯病植原体存在一定的生物学特异性。本研究结果为安徽地方枣种质枣疯病病原分类及其快速鉴定提供了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