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吴明林(精确检索)
作者:李海洋(精确检索)
作者:侯冠军(精确检索)
作者:何吉祥(精确检索)
4条记录
草鱼呼肠孤病毒AH528株全基因组特征及进化分析

渔业科学进展 201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草鱼出血病是由草鱼呼肠孤病毒(Grass carp reovirus,GCRV)引起的严重危害1~2龄草鱼的一种传染性疾病。本研究从安徽合肥地区患典型草鱼出血病的病鱼组织中分离到1株新的GCRV致病株,暂命名为GCRV-AH528。鱼体人工感染实验结果显示,实验鱼出现典型的出血病症状:体背发黑,鳍基部、腹部、口腔、鳃丝、肠道充血发红。全基因组特征分析显示,GCRV-AH528由11个双链RNA节段组成,节段大小在1027~3925 bp之间,AT平均含量为50.2%,GC平均含量为49.8%。与其他GCRVⅡ型毒株相比,L1节段在701~702位置缺少3个核苷酸(TAT),少编码1个酪氨基;M4节段出现突变,含2个开放阅读框,编码2个非结构蛋白NS9和NS69。所有节段两端均含有6 bp保守的末端核苷酸序列5'-GUAAU/CU…UU/GCAUC-3';另除L1、M6节段外,其余9个节段均在编码区两侧发现5~9 bp的颠倒互补序列。GCRV-AH528与其他呼肠孤病毒核苷酸平均相似度在37.1%~98.1%之间;编码蛋白平均相似度在24.3%~98.3%之间。基于VP1蛋白的聚类分析结果显示,该病毒属于水生呼肠孤病毒属,在氨基酸水平上与典型株GCRV-873株的进化关系较远。本研究结果表明,该毒株为一株新的草鱼呼肠孤病毒Ⅱ型致病株。

关键词: 草鱼出血病 草鱼呼肠孤病毒 VP1蛋白 水生呼肠孤病毒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投喂频率对异育银鲫高糖、高脂饲料利用的影响

动物营养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试验旨在探讨限定日投喂率时,投喂频率对异育银鲫高糖、高脂饲料利用的影响。对照组以高蛋白质饲料日投喂2次,HC2、HL2组分别以高糖、高脂饲料日投喂2次,HC4、HL4组分别以高糖、高脂饲料日投喂4次。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养12尾初始体重为(13.18±0.24)g的健康异育银鲫。试验期为7周。结果表明:1)与对照组相比,HL4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下降(P<0.05),饲料系数显著升高(P<0.05),HC4、HL4组肝体指数显著增大(P<0.05)。2)HC4组肠道蛋白酶活性显著低于HC2组(P<0.05),而肠道淀粉酶活性则相反;HL4组肠道脂肪酶、淀粉酶活性较HL2组显著下降(P<0.05)。3)HL4组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较HL2组显著下降(P<0.05),HC4、HC2组肝胰脏谷胱甘肽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无显著差异(P>0.05)。4)除HL4组鱼体粗脂肪含量显著低于HL2组(P<0.05)外,投喂频率对异育银鲫体成分无显著影响(P>0.05)。由此得出,在日投喂率一定的前提下,投喂频率由2次/d增至4次/d降低了异育银鲫对高脂饲料的利用,对高糖饲料的利用无显著影响。

关键词: 异育银鲫 投喂频率 脂肪 生长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草鱼疫苗在安徽东至县草鱼养殖中的应用研究

科学养鱼 2014 北大核心

摘要:草鱼是我国重要的淡水养殖品种,其产量在所有淡水养殖鱼类中居首位,每年因疾病造成的病害减产要占年度草鱼总养殖量的30%以上。草鱼为安徽东至县淡水渔业养殖的主要品种,养殖面积2.51万亩,其中池塘1.31万亩,湖泊1.2万亩(面积在100~2000亩),养殖农户352户,年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滁州鲫种质资源现状与选育技术探讨

浙江海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

摘要:滁州鲫产于安徽省滁州市,是我国七大天然雌核发育的鲫鱼种群之一。该鱼生长速度快、个体大、耐低氧、不易染病,更因其肉质细嫩,味甘香醇,一直深受养殖户与当地居民的欢迎,具有巨大的选育和推广应用价值。本文概述了滁州鲫在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养殖技术、养殖性能、遗传特征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作者利用滁州鲫种群克隆的多样性和其具有两性生殖、雌核发育的能力,应用现代分子生物学和传统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为滁州鲫的选育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路线。本文丰富了滁州鲫生理生化资料,为科学化选育和饲养滁州鲫提供依据。

关键词: 滁州鲫 雌核发育 选育 分子标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