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占新春(精确检索)
作者:张培江(精确检索)
作者:付强(精确检索)
10条记录
单季晚粳杂交稻新组合T12优66的选育及其高产栽培技术

农业科技通讯 2014

摘要:T12优66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利用本所选育的T4012A与恢复系R7066配组选育的单季晚粳新组合,该组合品质优,丰产性好,抗倒伏能力强,适于江淮南部及长江中下游地区作单季晚稻种植,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2013年通过国家审定。介绍了该组合的选育经过、产量表现、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要点等内容。

关键词: 杂交粳稻 T12优66 选育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BT型粳稻不育系T4012A的选育及应用

杂交水稻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T4012A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用80-4A为母本,以优质粳稻品系T4012(镇稻88/武育粳3号)为父本,经测交和多代回交转育而成的BT型优质粳稻不育系,于2010年通过安徽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组织的技术鉴定,配制的杂交晚粳组合T12优66(T4012A/R7066)于2013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关键词: 杂交粳稻 BT型不育系 T4012A 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粳稻及其亲本千粒重与产量、品质的相关性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杂交粳稻及其亲本千粒重与产量、品质的关系,以4个千粒重介于23.1~28.0 g之间的BT型不育系和24个千粒重介于18.1~32.0 g之间的三系粳稻恢复系,采用p×q不完全双列杂交(NCⅡ)设计,配制96个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对F1千粒重优势表现、F1千粒重与亲本千粒重及其与产量、品质性状间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确定高产优质兼顾的杂交粳稻的千粒重范围。结果表明:(1)56.3%的杂交组合千粒重超过其双亲平均值,19.8%的杂交组合千粒重表现正向超亲优势;(2)F1千粒重与母本千粒重、父本千粒重、双亲千粒重平均值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r=0.33**、0.71**、0.78**),且恢复系千粒重对杂种的影响大于不育系;(3)F1千粒重、父本千粒重及双亲千粒重平均值与组合单株产量的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r=0.55**、0.47**、0.51**),母本千粒重与组合单株产量相关不显著;(4)F1千粒重、父本千粒重与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粒长、粒宽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透明度呈显著正相关,母本千粒重与垩白粒率、垩白度、粒长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粒宽呈显著正相关;(5)杂交粳稻育种中具有高产优质兼顾的F1千粒重范围应在25.1~27.0 g之间。

关键词: 杂交粳稻 千粒重 产量 稻米品质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粳稻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相关性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明杂交粳稻的产量性状与品质性状间的关系,以5个千粒重介于23.5~27.4g之间的BT型不育系和40个千粒重介于18.7~31.2g之间的三系粳稻恢复系,采用5×40NCⅡ设计方式,配制200个杂交组合为试验材料,对产量性状、品质性状及其相互关系进行了分析,主要结果表明:单株谷重与单株有效穗数、每穗实粒数、结实率、千粒重均呈极显著正相关(r=0.47**,0.63**,0.53**,0.35**),与穗长呈显著正相关(r=0.15**);对单株产量贡献最大的是每穗实粒数。垩白粒率和垩白度2个性状是杂交粳稻品质改良的重点,其次是精米率和整精米率;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相互间均呈极显著正相关,糙米率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呈极显著正相关(r=0.33**,0.25**)。产量性状对品质性状的影响不大,通过筛选,可以将高产、优质的性状聚合到同一杂交组合中。

关键词: 杂交粳稻 产量性状 品质性状 相关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直播和机插水稻生产存在问题及对策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根据安徽水稻生产情况,分析直播水稻存在的问题和潜在的危险,建议加强适宜地区直播水稻的生产技术研究、直播稻生产技术培训和服务、推广轮耕(作)栽培技术等措施,解决直播水稻生产中存在的问题。同时分析安徽机插秧水稻生产发展缓慢的原因,提出通过适度增加生产规模、大力建设和发展农机专业服务组织、加大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力度以及强化技术指导和项目示范带动、筛选和选育适宜机械化制种和机械化插秧的水稻新品种、不断改进和完善机插秧技术,以适应安徽省机插秧水稻生产的需求,推动安徽省机插秧水稻生产快速发展。

关键词: 水稻 直播稻 机插秧 问题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发展粳稻生产优势及建议

安徽农业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当前安徽扩大粳稻生产面临难得机遇,从安徽粳稻生产情况和育种状况,分析安徽粳稻生产存在的问题。根据安徽省粳稻发展规划,建议建立稳定的粳稻育种队伍,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粳稻新品种选育和主导品种筛选及应用;强化优质高效技术集成创新,推进技术成果应用;合理规划,推进产销区对接,实施标准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理念,树立品牌效应,促进安徽粳稻快速发展。

关键词: 粳稻 发展 优势 建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中粳稻T优5号亲本特性及高产制种技术

杂交水稻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介绍了杂交中粳新组合T优5号(915A/R981)的亲本特征特性和高产制种技术。

关键词: 杂交粳稻 T优5号 制种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灌溉方式对杂交粳稻皖旱优1号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以水旱兼用的早熟中粳杂交稻皖旱优1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不同灌溉方式对其产量及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无水层灌溉与常规灌溉相比,株高变矮,穗长、有效穗数、穗总粒数和穗实粒数均增加,千粒重减小,2年增产分别为14.1%、8.2%。无水层灌溉的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均降低,胶稠度增加,糙米率、直链淀粉含量有增加趋势,粒长变长,粒宽变小,整精米率略有下降,对稻米品质总体上有所改善。

关键词: 皖旱优1号 灌溉 栽培技术 产量 稻米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杂交粳稻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北方水稻 2007

摘要:阐述了安徽省水稻生产现状和杂交粳稻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明确了杂交粳稻发展所具有的地理和市场需求优势、政策和科技优势等,分析了发展杂交粳稻的面积和产量潜力,提出了发展杂交粳稻的目标和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 杂交粳稻 产业发展 优势条件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产杂交粳稻育种研究与实践

中国农学通报 2007

摘要:阐述了超高产杂交粳稻育种的历史、生产应用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认为发掘与利用优异基因资源、进行杂种优势利用的技术创新是杂交粳稻取得突破的前提,提出了南方水稻主产区超高产杂交粳稻育种途径和株型模式,并育成产量潜力12t/hm2的超高产杂交粳稻组合。建议加强超高产杂交粳稻配套栽培技术研究和技术培训。

关键词: 超高产 杂交粳稻 育种 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首页上一页1下一页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