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学技术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关键词: 病虫;技术;防控技术;水;技术体系;稻;病虫害;体系研究;防控;体系;预警;水稻;研究;虫害
第一完成单位: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12
摘要: 本项目系统研究了安徽水稻、小麦重大病虫草害发生特点,明确了水稻稻曲病、条纹叶枯病、稻飞虱、稻纵卷叶螟发生规律和防治最佳时期,小麦赤霉病、纹枯病、地下害虫及江淮麦区主要杂草的发生规律,提出安徽省稻麦主要病虫草害防控技术。制定沿淮单季稻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规程和沿淮小麦优质高产病虫草害防治技术规程,建立了安徽省稻、麦有害生物预警预测系统,且该系统能长时间平稳运行。研制出水稻全生育期科学利用寄主抗性、自然天敌等,充分发挥阶段性生态调控作用的水稻控害综合配套技术及小麦病虫草害整体防控配套技术。成果经大面积的示范和验证,可用于水稻两迁害虫和条纹叶枯病等病虫害的防治,效益显著。
- 相关文献
[1]黄淮海南部地区大豆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防控措施. 王大刚,智海剑,黄志平,胡晨,张磊. 2011
[2]牡丹主要病虫害的发生与防控. 赵伟,李卫文,储转南,彭星星,汤博,董玲,刘水,赵淑梅. 2019
[3]水稻高效花药培养技术体系的构建. 王伍梅,台德卫,张效忠,钱征,林翠香. 2009
[4]水稻主要病害的发生及杀菌剂应用状况. 高同春. 2012
[5]水旱两用稻的研究初报. 朱启升,张德文,杨前进,詹树科. 2003
[6]水灾后农业病虫害的防治. 刘健. 2007
[7]安徽省水稻主要病虫害诊治专家系统. 陈铠,石慧心. 1996
[8]江苏省水稻大面积高产原因及关键技术探析. 吴文革. 2005
[9]稻鸭共生技术中鸭的生产与利用. 汪丽. 2012
[10]基于分区视角的畜禽养殖粪便农田负荷量估算及预警分析. 姚升,王光宇. 2016
[11]基于智慧包装的小麦种子防伪预警系统设计与实现. 陈莹,张友华,郭书普,陆徐忠. 2016
[12]基于计算机视觉的水稻病虫害监测平台研发. 管博伦,董伟,张立平,朱静波,孔娟娟,李闰枚,张萌. 2024
[13]安徽省蚕业信息预警与决策支持系统的构建. 邓永进,鲍先巡,张磊,王磊. 2007
[14]农业科研单位知识共享研究. 钱倩,黄晓春,李争艳,钱坤. 2012
[15]茶园大面积配方施肥的技术体系. 廖万有. 1994
[16]多重PCR分析方法应用于转基因农作物的检测. 吴影,陆徐忠,赵伟,汪秀峰,李莉. 2006
[17]安徽省淮北地区优质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汪芝寿,曹承富,孔令聪. 1999
[18]无公害茶叶生产技术及配套措施. 丁勇. 2003
[19]古树名木保护与修复技术体系的探讨. 束庆龙,曹志华,段文军,吴炜,李红强. 2023
[20]论我国无公害茶叶生产的技术体系. 丁勇,周坚. 200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安徽省二化螟的抗药性监测及四唑虫酰胺诱导效应的转录组分析
作者:胡飞;童友敏;吴振晨;梁佳惠;毕思佳;徐婷婷;胡本进;邱坤;卓富彦;徐丽娜
关键词:二化螟;双酰胺类杀虫剂;抗性监测;鱼尼丁受体;转录组
-
不同药剂对芹菜地下害虫的防效及残留量研究
作者:朱海燕;孙明娜
关键词:芹菜;蛴螬;阿维菌素;吡虫啉;防效;残留量
-
噻呋酰胺和种菌唑复配对大豆白绢病和立枯病的防治效果
作者:迟元凯;任琛荣;叶梦迪;刘菲;曹舜;戚仁德;王惠卿;赵伟
关键词:噻呋酰胺;种菌唑;大豆白绢病;立枯病;增效作用
-
莱氏绿僵菌Mr006鉴定及对草地贪夜蛾致病力
作者:胡飞;徐婷婷;彭辉;胡本进;苏贤岩;毕思佳;吴振晨;朱克旭;徐丽娜;王振营
关键词:莱氏绿僵菌;鉴定;草地贪夜蛾;致病力;防治效果
-
PDMS系列助剂对10%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防治草地贪夜蛾的增效作用
作者:胡飞;徐丽娜;胡本进;徐婷婷;毕思佳;吴振晨;吴艳;李桂萍;陈永田;王年安;苏贤岩;王振营
关键词:助剂PDMS;10;甲维盐·氯虫苯甲酰胺悬浮剂;毒力测定;润湿性能;草地贪夜蛾
-
华北大黑鳃金龟生物钟基因HoPer的克隆和表达模式分析
作者:谢明惠;钟永志;林璐璐;张光玲;苏卫华;倪皖莉;陈浩梁
关键词:华北大黑鳃金龟;生物钟基因;per;昼夜节律
-
鲜食玉米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技术
作者:胡飞;徐婷婷;胡本进;苏贤岩;耿丽丽;毕思佳;吴振晨;彭辉;朱克旭;徐丽娜
关键词:鲜食玉米;草地贪夜蛾;绿色防控;防治效果;增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