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安徽省两系杂交水稻(粳稻)种子生产安全技术与应用研究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自然科学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关键词: 安全技术;技术;粳稻;杂交;水;稻;生产;杂交水稻;两系;水稻;安徽省;安徽;种子;研究;种子生产;应用研究;两系杂交水稻

第一完成单位: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02

摘要: 该项目属国家“863”计划,1987年立项,编号:863-101-01-01,Z16-01-03-01,2001AA211171,2002AA207001;1986年列入安徽省科技攻关项目,编号:9611001,9611003。 成果内容: 1.对育成的水稻光敏不育系逐年分期播种,观察育性等,并用人工气候箱作育性光温反应及不育起点温度鉴定。根据光敏不育系育性受遗传与环境共同控制,育性可以转换、能自交繁殖的特性,结合安徽38年气象资料分析,为研制各不育系的核心种子生产、繁殖及其组合安全制种,提供了理论和技术依据。 2.核心种子生产技术:设置环境-选择单株-割荐再生-剥蘖扩繁-核心种子。 3.不育系繁殖技术:粳光敏不育系以省内秋繁为主,辅以海南春繁;籼型温敏不育系海南春繁,辅以省内冷灌繁殖。 4.首次研制出两系杂交稻制种安全技术:(1)选用不育起点温度低、育性稳定的不育系。(2)将制种不育敏感期安排在安全时段内(粳7月20日~8月10日,籼7月25日~8月14日),确保安全抽穗扬花时段在8月15日~20日。(3)提出防不育系自交结实、保种子纯度的6项技术。 5.高产制种技术:合理安排父母本播期和播种差期,确保花期安全相遇;培育壮秧,合理栽插管理,建立高产群体;因种制宜施用激素,加强穗期防病。 首创有自主产权的粳光敏不育系及其两系粳稻组合在安徽的种子生产安全技术体系;在国内最早创建省级两系杂交稻股份公司,促进该技术体系产业化,形成较大社会经济效;最早创立粳型不育系核心种子生产、繁殖及其组合、安全高产制种技术体系,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

  • 相关文献

[1]我省马铃薯研究及生产概况. 王钰,聂凡,刘才宇,刘春盛. 2000

[2]稻鸭共生技术中鸭的生产与利用. 汪丽. 2012

[3]发挥新品种优势 加快发展早稻生产. 台德卫,张效忠. 2007

[4]安徽省沿江棉区2012年棉种市场调研报告. 苏香峰,何团结,李秀珍. 2012

[5]安徽省杂交水稻研究现状与强优势杂交种培育进展. 夏加发,李泽福,王守海,王德正,阮新民,倪大虎,杨联松. 2010

[6]安徽省粳稻生产与育种现状及发展对策. 邹禹,占新春,程从新,钱宝云,郑乐娅,张培江. 2019

[7]安徽省粳稻生产现状及籼改粳发展潜力分析. 习敏,吴文革,陈刚,许有尊,杨惠成,周永进,孙雪原. 2018

[8]安徽省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安全技术与应用研究(Ⅰ)——粳型光敏核不育系的育性研究. 李成荃,王守海,罗彦长,王德正,吴爽,杜士云. 2002

[9]安徽省杂交粳稻的研究与利用. 王德正,王守海,李成荃,罗彦长. 2001

[10]两系杂交中籼新组合皖稻79的选育及其栽培技术. 王守海,王德正,李成荃,罗彦长,黄士尧,吴爽,杜士云. 2002

[11]CCGI在安徽省棉花生长监测中的应用——2004年安徽省棉花生产述评. 郑曙峰. 2005

[12]安徽省水稻生产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张培江,占新春,吴文革,李安林. 2002

[13]安徽省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集成. 黄义德,杨惠成,陈周前,吴文革,武立权. 2007

[14]安徽省两系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安全技术与应用研究(Ⅳ)——两系杂交稻制种安全与高产技术研究. 王守海,李成荃,王德正,罗彦长,杜士云,吴爽. 2003

[15]安徽省水稻地方品种资源鉴定评价. 周坤能,夏加发,张彩娟,王元垒,云鹏,马廷臣,台德卫,张效忠,荣松柏,李泽福. 2023

[16]安徽省水稻施肥现状及技术需求. 王家宝,程燚,胡荣根,余忠,袁嫚嫚,邬刚,耿维,孙义祥. 2021

[17]安徽水稻旱灾的防灾减灾对策. 陈娟. 2016

[18]安徽省水稻主要病害的识别与防御措施. 陈娟. 2014

[19]安徽省水稻品种资源抗病虫性鉴定研究. 苏泽胜,王元垒,张效忠,郑象芬,钱双八,徐瑞琳,胡金胜,林真. 1990

[20]安徽省水稻品种稻曲病抗性鉴定与评价. 胡逸群,郑求学,陈晴晴,沈文杰,张爱芳. 2021

作者其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