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中籼糯稻皖稻51(87641)的选育与应用研究

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获奖名称: 科技进步、自然科学奖

获奖等级: 二等奖

关键词: 中籼;皖;研究;选育;稻;选育与应用;籼糯稻;应用研究;糯稻

第一完成单位: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

获奖时间: 1996

摘要:   该成果用正确的亲本选配、复合杂交、钴60辐射、定向系谱法、南繁加代等先进技术,培育成功的皖稻51。它集糯性、高产、优质、多抗于一体,是一个综合性状良好的新品种。该品种中抗白叶枯病,抗稻瘟病,抗白背飞虱和褐稻虱,耐肥,抗倒伏;经生产试验平均亩产471.6公斤,较灿糯稻IR29品种增产10%以上;主要米质指标达部颁一级优质米标准。至1995年已在安徽、河南、江苏、陕西等省推广种植367.96万亩,其中,安徽省达118.5万亩,占糯稻面积的59.3%,成为当家品种。

  • 相关文献

[1]优质糯稻粳糯795的选育. 龚存力,王士梅,吴敬德,方吴云,杨联松,张爱芳. 2020

[2]籼型水稻光敏核不育系1892S选育及其应用研究. 杨联松,白一松. 2012

[3]水稻 协优57 抗病虫 耐旱 耐淹性 中籼. 罗志祥,苏泽胜. 1999

[4]中籼杂交稻恢复系和不育系生育特性观察研究. 陈多璞,石英尧,吕凯,丁超尘. 2001

[5]籼型光温敏两系不育系绿102S(102S)的选育及特性. 汪婉琳,朱启升,王士梅,杨前进,张德文. 2010

[6]优质中籼皖稻173的选育及其应用研究. 夏加发,李泽福,王元垒,唐光勇. 2005

[7]稻鸭共生技术中鸭的生产与利用. 汪丽. 2012

[8]脲酶/硝化抑制剂对沿淮平原糯稻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王静,王允青,万水霞,吴萍萍,叶寅,郭熙盛,吕国安. 2020

[9]新型穗肥对香糯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王佩旋,李虹颖,张祥明,叶寅,李录久,汪霄,袁嫚嫚,王家宝,孙义祥. 2021

[10]过热蒸汽杀菌设备概况及其在杂粮初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王灼琛,余丽,程江华. 2015

[11]苯达松敏感基因在杂交水稻制种技术上的应用研究. 王士梅,朱启升,汪婉琳,张德文,杨前进,王云生. 2008

[12]我省马铃薯研究及生产概况. 王钰,聂凡,刘才宇,刘春盛. 2000

[13]从影响红茶品质的因子谈改进祁红品质的可行性. 袁自春,黄建琴. 2003

[14]农业清洁生产技术研究与实践. 施六林,王斌,李布青,王艳,郭肖颖,卢碧云,徐文静,赵竑绯,李雪莹. 2014

[15]芹芽采后无污染贮藏保鲜技术研究. 江舰,殷俊峰,徐宏. 2004

[16]鹿蹄草提取物抑菌活性的研究. 王储炎,艾启俊,范涛,刘晓萌,孙娜. 2011

[17]水旱两用稻的研究初报. 朱启升,张德文,杨前进,詹树科. 2003

[18]安徽省杂交粳稻的研究与利用. 王德正,王守海,李成荃,罗彦长. 2001

[19]禽流感(AI)的研究. 陈磊. 2011

[20]抹茶蛋糕加工工艺研究. 万娅琼,伍玉菡. 2011

作者其他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