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获奖成果
作者:
作者机构:
获奖名称: 科学技术奖
获奖等级: 一等奖
关键词: 砂姜黑土;技术;关键技术;黑土;持续增产;培肥;黑土培肥;小麦;关键;砂;安徽;姜;增产;土培;持续
第一完成单位: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获奖时间: 2015
摘要: 本项目创新丰富了砂姜黑土培肥改良理论与技术,基于32年砂姜黑土定位培肥试验,揭示了不同施肥方式下砂姜黑土地力演变规律及微生物变化特性、小麦产量变化及其稳定性特征,建立以有机肥与化肥配施、秸秆还田为核心的土壤培肥改良技术模式4套。项目构建了以高效节本为目标的小麦系列绿色施肥技术模式,形成了基于砂姜黑土氮素“波形”供应特征及高产小麦“峰谷变化”养分吸收特性的高产高效施肥技术。创建了小麦多途径高产栽培的灾害监测管理应变技术体系,创新性提出小麦品种优化布局思路,筛选并推广济麦22品种。该成果已成为安徽砂姜黑土区小麦主推技术。
- 相关文献
[1]不同有机物料对砂姜黑土培肥改土的效果. 闫晓明,何传龙,王道中,孙义祥,葛树广. 1999
[2]沿淮淮北砂姜黑土区小麦大面积超高产栽培理论与实践. 曹承富,肖扬书,武际,曹军,高峰,李学章,牛泉清,杨剑波. 2014
[3]淮北砂姜黑土地区小麦诊断施肥综合法(DRIS)应用研究. 闫晓明,何传龙,陶龙红,张红,宋学芬. 1996
[4]不同灌水方式对砂姜黑土小麦中后期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张向前,曹承富,乔玉强,杜世州,赵竹. 2015
[5]小麦施用生物炭下化肥减施潜力研究. 王文军,王道中,花可可,郭志彬. 2021
[6]淮北砂姜黑土地区小麦施钾效应研究. 刘枫,王允青,刘英. 2003
[7]砂姜黑土长期定位施肥对小麦生长及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王道中,郭熙盛,何传龙,刘枫. 2007
[8]砂姜黑土小麦硫肥效果试验初报. 王道中,展玉莲,赵彬. 2002
[9]淮北砂姜黑土地区小麦品种调整趋势分析. 乔玉强,曹承富,杜世州,陈金华,李玮,张向前,赵竹,肖扬书. 2014
[10]淮北平原小麦钾肥高效施用技术研究. 李录久,陈勇,吴长宏,孙义祥,郭熙盛,王道中,何传龙,吴萍萍. 2003
[11]砂姜黑土地区小麦抗时播种技术研究. 曹承富,汪芝寿. 2001
[12]淮北砂姜黑土地区小麦生态生育特点及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孔令聪,汪芝寿,曹承富,陈慧霞. 1997
[13]淮北砂姜黑土小麦平衡施肥技术研究. 李录久,杨哲峰,胡永年,肖凤体,徐志斌,苗春蕾. 2000
[14]淮北平原冬小麦平衡施肥技术研究. 李录久,代敬,郭熙盛,吴萍萍,杨松玉,孙义祥. 2009
[15]长期施肥对砂姜黑土作物产量及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王道中,花可可,郭志彬. 2015
[16]安徽省玉米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陈洪俭,王世济,阮龙,高正良,左晓龙. 2009
[17]安徽省小麦秋种关键技术. 汪芝寿. 2001
[18]安徽省杂交棉育种进展及产业化. 路曦结,何团结,吴德祥. 2004
[19]安徽省水稻生产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张培江,占新春,吴文革,李安林. 2002
[20]氮钾配施对生姜生长和砂姜黑土养分状况的影响. Li Lujiu,李录久,Wang Jiajia,王家嘉,Gao Jiejun.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高光效小麦群体提高氮素吸收利用和产量的机理
作者:丁永刚;陈欢;曹承富;乔玉强;赵竹;李玮;张向前;杜世州
关键词:小麦;光能利用率;光能资源利用;氮素吸收;叶面积指数;产量
-
污泥生物炭添加对黑麦草和土壤养分特性的影响
作者:李玮;汪军;徐汝民;杜世州;乔玉强;陈欢
关键词:黑麦草;污泥/改性污泥生物炭;生物量;养分吸收;土壤养分
-
安徽稻油两熟制不同种植方式下气候资源配置和演变
作者:金文俊;陈小飞;陈金华;韦志;雷伟侠;孔令聪;杜祥备
关键词:稻-油复种;资源配置;气候变化;种植方式
-
基于生产托管服务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探析
作者:陈欢;汪永武;马斐;曹承富;吴子峰;乔玉强;李玮;张向前;赵竹;丁永刚;侯君佑;储艳梅;韩佩杰;杜世州
关键词:农业;成果转化;科技创新;生产托管;安徽省
-
黄淮海南部地区大豆增密抗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作者:杜祥备;陈小飞;金文俊;孔令聪;李杰坤;王路路;赵冬;沈维良;钱振亚;黄志平
关键词:黄淮海南部地区;大豆;增密抗逆;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
安徽沿江地区露地鲜食玉米适宜播期确定
作者:张林;周登峰;武文明;彭晨;季学勤;杨太明;王世济
关键词:鲜食玉米;播期;气象因子;生育期;产量
-
水稻颖壳类病斑突变体glmm1的鉴定与基因定位
作者:徐欢;周涛;孙悦;王木妹;杨亚春;马卉;李浩;徐大伟;周海;杨剑波;倪金龙
关键词:水稻;突变体;类病斑;硅转运蛋白;基因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