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茶树新品种皖茶4号与皖茶5号选育研究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王文杰

作者: 王文杰 1 ; 鲍新民 2 ; 方吴云 1 ; 吴琼 1 ; 雷攀登 1 ; 耿其明 3 ; 朱秀平 2 ; 刘丹丹 1 ;

作者机构: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黄山245000

2.祁门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祁门 245600

3.祁门县祁红产业发展局,祁门 245600

关键词: 茶树;品种选育;抗病能力;抗寒性状

会议名称: 安徽省茶业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

主办单位: 安徽省茶业学会

页码: 00000012-00000020

摘要: 2011-2016年以祁门县自选新品系为基础,开展茶树新品种选育试验研究.结果表明:皖茶4号(品系3),发芽期比对照福鼎大白茶早6-7天;高于对照福鼎大白茶20.7%,与舒茶早相当;适制名优绿茶,红绿茶兼制;抗低温能力比福鼎大白茶高1级,越冬抗寒及抗病性较强.皖茶5号(品系5),发芽期比对照福鼎大白茶迟7-8天;产量高于对照福鼎大白茶11.8%;感官品质突出,有较明显品种香,制成的绿茶样与红茶样中都拥有品种的特征香型.红绿茶兼制;抗低温能力比福鼎大白茶高2级,无早春寒冻危害,越冬抗寒与抗病能力强.

分类号: S571.103

  • 相关文献

[1]茶树新品种皖茶6号与皖茶7号选育研究. 王文杰,程孝明,吴琼,汪升毅,方吴云,李健,桂南阳,阮旭. 2017

[2]安徽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及遗传育种研究进展. 王雷刚,刘丹丹,焦小雨,吴琼,阮旭,孙明慧,王文杰. 2025

[3]超康在不同作物上的应用效果. 雷艳丽,高正良,周本国,吴廷全. 2004

[4]优质芝麻新品种皖芝2号选育与高产栽培技术. 汪强,赵莉,王本超,曹文昕,徐桂珍,陈培,田东丰. 2011

[5]鲜食型紫色甘薯新品种防薯9号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 刘义明,凌钊,戴旗,韩玉芬,唐家文,杨桂梅,唐新海. 2015

[6]鲜食型紫甘薯新品种皖苏361的选育. 夏家平,刘小平,程鹏,韩杨,谢一芝,贾赵东,边小峰. 2023

[7]薄荷新品种恒进高油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李卫文,范恒进,朱永华,张兆才,刘艳侠,董玲. 2017

[8]提高商品猪瘦肉率杂交组合试验. 吴问平,陈世凯,赵德义,谢尧. 1990

[9]桑树新品种皖叠2号选育初报. 汪泰初,赵秋华. 2003

[10]安徽省小麦生产变化和特点及稳定发展的政策措施. 孔令聪,汪建来,姜涛,张耀兰. 2013

[11]粮草双高型饲料大麦新品种皖饲2号的选育. 季昌好,王瑞,陈晓东,赵斌,朱斌. 2017

[12]桑树新品种皖桑2号选育初报. 汪泰初,赵秋华,陈惠南,贾鸿英. 2003

[13]大豆新品种科龙188选育. 沈维旗,田东丰,王维虎,邵志芬,许化武,洪亮,于国宜. 2018

[14]番茬麦品种的选育和利用. 杨赞林,甘斌杰. 2001

[15]高产抗倒伏大豆皖豆31新品种选育及栽培技术. 张丽亚,周斌,杨勇,张磊. 2016

[16]优质高产桑树新品种8001的选育. 徐家萍,贾鸿英,汪泰初,张乾德. 2000

[17]国审高蛋白高产大豆蒙1301的选育及栽培技术. 张丽亚,周斌,杨勇,叶卫军,张磊. 2019

[18]稻茬麦品种的选育和利用. 杨赞林,甘斌杰,汪建来,王瑞,汪芝寿,曹承富,孔令聪,赵斌. 2001

[19]皖麦31小麦新品种选育及应用研究. 王瑞,季昌好,吴根娣,汪建来,张平治. 2003

[20]安徽省家蚕品种选育改良及推广方式的总结回顾. 黄德辉,李圣,孙家羿,李庆宝.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