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红芽芋的组织培养与快繁技术研究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JIAG Qin

作者: JIAG Qin 1 ; 江芹 2 ; LIAO Hua-jun 1 ; 廖华俊 2 ; DONG Ling 3 ;

作者机构: 1.Horticulture Research Institute,Anhu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Hefei 230031

2.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合肥230031

3.Horticulture Research Institute,An

关键词: 红芽芋;组织培养;植物激素;脱毒技术

会议名称: 第六届全国植物组培、脱毒快繁及工厂化种苗生产技术学术研讨会

主办单位: 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学会

页码: 00000266-00000270

摘要: 红芽芋(Clocasia escalenta schott),芋艿的优良品种,俗称“芋头”。该植物经济价值高,经济实用,将其作为药食两用植物,具有良好的开发应用前景。以红芽芋球茎的顶芽或侧芽为外植体,采用MS培养基,附加不同的植物激素进行组织培养试验.结果表明,茎尖初代培养过程中MS+1.5~2.0mg·L-16-BA+0.05mg·L1NAA为最佳培养基;MS+2.0mg·L-16-BA+0.05mg·L-1NAA为理想的继代增殖培养基;1/2MS+0.1~0.3mg·L-1IBA是最佳的生根培养基.本试验是基于解决红芽芋的种苗(球)生产问题而开展的,通过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可以对红芽芋种苗进行脱毒和品种更新复壮,加速种苗繁育进程。利用植物茎尖组织培养进行种苗脱毒技术在马铃薯、甘薯等薯芋类作物应用比较广泛,在红芽芋的组织培养应用较少,所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川。本试验确定了红芽芋组培快繁的最佳培养基,但无菌苗在继代过程中,随着继代次数的增加,植物激素在无菌苗体内有量的积累过程,细胞分裂素的量过大时,虽然也分化许多丛生芽但芽的质量发生了变化,叶片硬脆,繁殖系数、有效苗降低,试管苗生长速度慢,所以在快繁过程中根据生产需要及时调整激素浓度,从而获得健壮优质的试管苗。

分类号: S632.3:S604.3

  • 相关文献

[1]红芽芋的丛生芽诱导和再生体系建立. 江芹,廖华俊,董玲,陈静娴,宁志怨,李卫文,许晓婷. 2015

[2]棉粕饲料化高效利用分析. 陈龙,刘小玲,阚画春,王维,郑曙峰,李淑英,陈敏,陈超,徐道青. 2024

[3]辣椒子叶培养及其植株再生的研究. 陈静娴,聂凡. 1990

[4]始穗期喷施植物激素对旱稻部分生理特性及产量的影响. 段素梅,吴文革,陈刚,杨安中. 2018

[5]绿萝组培外植体消毒灭菌技术研究. 徐伟,季索菲. 2016

[6]甘薯茎尖脱毒技术研究进展. 蒋明权,王钰,林毅,阮龙,张瑛. 2003

[7]辐射处理在玉米幼穗培养中的作用. 黄忠祥,郑乐娅,吴家道. 1990

[8]“一步法”诱导三角紫叶酢浆草再生体系的形成. 任杰,丁增成,刘祚军,唐菲,王艳,史丹. 2009

[9]桑树顶芽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 李瑞雪,汪泰初,胡飞,章玉萍,贾鸿英. 2010

[10]月季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 徐伟,季索菲. 2015

[11]消毒时间和激素水平对小水榕组织培养的影响. 马绍鋆,金青,聂凡,蔡信,蔡永萍,赵婷. 2007

[12]安徽蓝莓种苗组培扦插繁育技术初探. 徐宏,胡勇,杨普,夏传超,邓永进,胡维胜,于丽娜. 2008

[13]小花补血草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 董玲,陈静娴,廖华俊,潘美芳. 2002

[14]栝楼组织培养及非试管苗快繁技术研究. 廖华俊,董玲,江芹,陈静娴,孙善谋,宁志怨. 2006

[15]消毒时间和激素水平对豆瓣菜组织培养的影响. 马绍鋆,方凌,余琼芳,俞飞飞. 2018

[16]桃快速繁殖技术体系的研究. 孙俊,孙其宝,俞飞飞. 2003

[17]亳菊的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 江芹,李卫文,董玲,廖华俊,俞年军. 2010

[18]速生杨110组培快繁技术的研究. 王钰,阮龙,严平,武廷章,吴瑾华. 2005

[19]3个栝楼主栽品种组培快繁技术研究. 韩飘,储转南,彭星星,熊瑞,梁华,李卫文.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