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麦稻轮作制下耕作措施对土壤无机氮供应特征及作物产量的影响

文献类型: 会议论文

第一作者: Wu Ji

作者: Wu Ji 1 ; 武际 2 ; Guo Xi-Sheng 3 ;

作者机构: 1.Soil and Fertilizer Research Institute, Anhui Academy of Agricultural Sciences, Anhui Provincial Key Laboratory of Nutrient Recycling, Resources & Environment, Hefei 230031, Anhui

2.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安徽养分循环与资源环境省级实验室,合肥230031

3.Soil and Fertilizer Research

关键词: 免耕模式;翻耕模式;麦稻轮作制;土壤无机氮;供应特征;作物产量

会议名称: 中国土壤学会第十二届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九届海峡两岸土壤肥料学术交流研讨会

主办单位: 中国土壤学会

页码: 1177-1186

摘要: 采用田间定位试验研究方法,于2007~2010连续4年研究了耕作措施对麦稻轮作制下土壤无机氮供应特征和作物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免耕显著提高了小麦季、水稻季0~10cm土层NO3-N含量,降低了小麦季、水稻季主要生育期10~20cm土层NO3--N含量,有利于减少耕层土壤NO3--N的淋失.同时免耕可以显著提高小麦季0~10cm土层NH4+-N含量而降低10~20cm土层NH4+-N含量.水稻季,免耕显著提高了水稻生育前期耕层土壤NH4+-N含量,但是降低了水稻生育中、后期耕层土壤NH4+-N含量.整个耕层土壤无机氮含量,小麦季免耕处理高于翻耕处理,水稻季免耕无机氮含量低于翻耕处理.产量结果显示,免耕可以显著提高小麦产量,但是免耕水稻产量显著低于翻耕处理.免耕水稻有效穗数的减少,是免耕水稻产量显著降低的主要原因.整个轮作周期的作物产量以小麦免耕水稻翻耕模式的产量较高,比小麦翻耕水稻免耕模式产量增加了5.70%.

分类号: S341.1

  • 相关文献

[1]连续秸秆覆盖对土壤无机氮供应特征和作物产量的影响. 武际,郭熙盛,鲁剑巍,王允青,张晓玲,许征宇. 2012

[2]氮肥运筹对夏玉米氮素利用及土壤无机氮时空变异的影响. 姜涛,李玮. 2013

[3]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砂姜黑土碳库及玉米小麦产量的影响. . 2019

[4]生物炭对土壤肥力及作物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进展. 桂利权,张永利,王烨军. 2020

[5]砂姜黑土长期定位培肥技术研究. 曹承富,孔令聪,汪芝寿,陈爱萍,张存岭,陈龙潭. 2003

[6]长期连续培肥对作物产量的影响. 党修伍,张存岭,纪永民,陈龙潭,孔令聪,曹承富,陈爱萍,张永芹. 2006

[7]不同耕作方式对砂姜黑土物理性质和玉米生长的影响. 王玥凯,郭自春,张中彬,周虎,洪亮,王永玖,李录久,彭新华. 2019

[8]砂姜黑土连续培肥对作物产量和土壤养分含量的影响. 李轶群,牛富兰,张存岭,陈龙潭,孔令聪,曹承富,张景华,张芳. 2005

[9]长期定位施肥对砂姜黑土肥力及生产力的影响研究. 孔令聪,曹承富,汪芝寿,陈爱萍,张存岭. 2004

[10]耕作方式和秸秆还田对砂姜黑土碳库及玉米小麦产量的影响. 叶新新,王冰清,刘少君,马超,李军利,柴如山,熊启中,李虹颖,郜红建. 2019

[11]砂姜黑土区小麦玉米轮作制下有机肥适宜替代比例研究. 王文军,王道中. 2022

[12]秸秆还田和施肥对砂姜黑土理化性质及小麦-玉米产量的影响. 李玮,乔玉强,陈欢,曹承富,杜世州,赵竹. 2014

[13]长期施肥对砂姜黑土作物产量及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王道中,花可可,郭志彬. 2015

[14]近十年安徽省秸秆直接还田研究进展. 马超,王玉宝,邬刚,王泓,汪建飞,朱林,李佳佳,马晓静,柴如山. 2022

[15]不同机插株距对徽两优5号群体结构及产量形成的影响. GAO Shang,高尚,LI Shengqun,李胜群,CHEN Gang. 2015

[16]氮肥基追比例对江淮丘陵水稻土小麦生长及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 Wang Jiajia,王家嘉,Li Lujiu,李录久,Zhao Xianyou. 2012

[17]秸秆堆肥对砂姜黑土小麦产量、养分利用率的影响及培肥效果研究. He Chuanlong,何传龙,Cao Chengfu,曹承富. 2012

[18]氮钾配施对大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LI Lu-jiu,李录久,WANG Jia-jia,王家嘉,ZHANG Qin-song. 201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