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晖 1 ; 戴明威 1 ; 戴顺利 1 ; 刘婧 1 ; 吴瑾 1 ; 施六林 1 ;
作者机构: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农业工程研究所;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安徽农业大学工学院;安徽省农村能源总站;安徽省池州市农村能源办公室
关键词: 安徽省;粮食秸秆;秸秆分布;评价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672-352X
年卷期: 2018 年 02 期
页码: 282-28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基于《安徽省统计年鉴》(2010—2015年)数据,对安徽省粮食作物秸秆的时空分布特征进行研究分析,并在此基础上进行粮食作物秸秆资源评价。结果表明,安徽省粮食作物秸秆的产量逐年增加,小麦自2012年后成为安徽省秸秆的主要组成;秸秆总量的分布特征呈现北高南低的趋势,2010—2015年间,全省各市秸秆产量的增长不均衡,北部城市增速较快,阜阳、蚌埠和淮北被列为高速增长区,黄山市秸秆产量增长缓慢,划分为低速增长区。同时,分析不同粮食作物秸秆的时空分布特征显示,玉米和小麦的分布特征相似,呈北高南低趋势,各市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而水稻秸秆主要分布在安徽省中部和南部,其次为北部,此外,北部亳州和淮北的水稻秸秆产量出现下降趋势。在此基础上,对各区域秸秆资源量进行评价,建议针对不同区域采取不同的综合利用措施。
- 相关文献
[1]安徽省一季中籼稻分蘖期耐淹能力评价. 夏加发,李泽福,马廷臣,王元垒. 2011
[2]安徽省棉业智能化信息系统研究与应用. 郑曙峰. 2004
[3]加速安徽省农机化发展的对策. 管叔琪. 2009
[4]安徽省水稻高产栽培技术研究与集成. 黄义德,杨惠成,陈周前,吴文革,武立权. 2007
[5]安徽大豆生产中最佳硫水平的研究. 张继榛,马友华,郑路,竺伟民,章力干,司友斌,孙义祥,王道中,许华武. 1998
[6]安徽有机农业发展现状及加快发展对策. ^A朱鸿杰^B1%^A何金柱^B2%^A苗青松^B3. 2005
[7]农业与农业科学技术. 程剑,崔凯. 2000
[8]农业微观经营与外部生成环境. 崔凯. 2000
[9]安徽省鹅肥肝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梁坤,殷俊锋,喻健,邹宝德,朱正山,蔡中生,王超. 2011
[10]安徽省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技术示范推广的实践与思考. 孔令聪,肖扬书,曹承富,吴文革,杨剑波. 2017
[11]“十三五”安徽农业科技发展战略研究与探讨. 余庆来,雷艳丽,李廷春. 2015
[12]安徽省农业科技创新与集成示范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思考. 李东平,肖扬书,杨普,余庆来. 2014
[13]安徽肉山羊发展对策探讨. 徐旺东,吴斌. 2014
[14]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在实施世行农业科技项目中的作用及建议——以安徽省为例. 王光宇,钱坤. 2010
[15]加快安徽省农业科技进步对策研究. 李东平. 2017
[16]安徽省耕地抛荒周期性波动初探. 张怀献,范和平. 2002
[17]安徽省鲜食玉米生育期研究. 唐经祥,徐经年,孙敬权,任四海. 2018
[18]安徽省应高度重视有机肥行业的发展. 王光宇,钱坤. 2012
[19]安徽省家蚕病原分布及现行品种区域适应性调查研究. 刘明辉,凌琳,张虹,魏国清,林青松,尤征英,徐家萍. 2010
[20]安徽省粳稻生产与育种现状及发展对策. 邹禹,占新春,程从新,钱宝云,郑乐娅,张培江.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稻作区智能灌溉控制系统设计
作者:王伟;施六林;王川;王斌;卢碧芸;张瑾;王丽伟;陈威;薛康
关键词:稻作区;单片机;一体化;智能灌溉
-
我国薄壳山核桃产业标准化发展现状及建议
作者:高俊兰;唐菲;王晶晶;施六林
关键词:薄壳山核桃;标准体系;标准化;现状
-
不同农艺培肥措施对小麦生长和土壤肥力的影响
作者:吴其洋;张达胜;李成峰;徐召文;杨善伟;王家嘉;卢碧云;施六林;李录久
关键词:秸秆还田;有机肥;小麦产量;砂姜黑土肥力性状;高标准农田
-
美丽乡村建设视域下农村产业融合路径研究
作者:朱丽君;施六林;王艳
关键词:美丽乡村;产业融合;经营主体;利益联结
-
非稳沉采煤沉陷区生态修复探讨
作者:徐文静;施六林;鲍先巡
关键词:非稳沉采煤沉陷区;生态重构;生态破坏
-
传统村落公共空间的特征对美丽乡村建设的启示
作者:李雪莹;施六林;王艳;卢碧芸;吴炜
关键词:传统村落;公共空间;乡村建设;文化传承
-
淮南绿馨园生态种养农业循环模式及效益分析
作者:戴顺利;蒋山;陈鹏;戴明威;李晖;李布青
关键词:种养一体化;循环农业;效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