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迟熟中粳宁粳7号在安徽滁州地区的高产栽培特性和技术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刘淼才 1 ; 黄明永 2 ; 卢继武 2 ; 杜士云 3 ;

作者机构: 1.滁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安徽省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2.;滁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安徽省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3.;滁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安徽省水稻遗传育种重点实验室;

关键词: 宁粳7号;播期;播量;产量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科学

ISSN: 0517-6611

年卷期: 2018 年 02 期

页码: 27-29+32

摘要: [目的]探讨迟熟中粳新品种宁粳7号在安徽滁州地区的栽培特性和技术。[方法]以宁粳7号为材料,从不同播期试验、机插秧不同播量试验、机插秧不同密度试验、播量和密度交互试验等方面进行研究。[结果]宁粳7号6月份播种,产量降低显著,机插秧播种量75、100 g/盘时产量较高;宁粳7号机插秧中播种量100 g/盘,配合移栽株距11 cm时产量最高。[结论]宁粳7号在安徽滁州地区适宜播期为4月下旬—5月下旬,机插秧移栽行距固定为30 cm时,适宜播种量为100 g/盘,移栽株距11 cm。

  • 相关文献

[1]播期播量对皖麦44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汪建来,孔令聪,汪芝寿,曹承富,甘斌杰,王瑞,赵斌,赵竹. 2003

[2]播期与密度对皖麦44生长发育的影响. 汪芝寿,孔令聪,汪建来,曹承富,王瑞,甘斌杰,赵斌,赵竹. 2003

[3]低温冷害下不同播期和播量对冬小麦籽粒灌浆特征的影响. 杜世州,乔玉强,李玮,陈欢,赵竹,张向前,曹承富. 2014

[4]适合江淮丘陵地区种植的粳稻品种的筛选及高产栽培研究. 翟培军,黄明永,卢继武,刘淼才,杜士云. 2019

[5]秧龄、播量、密度和氮肥运筹对“新两优6号”产量的影响. 段素梅,杨安中,陈周前,张金虎. 2009

[6]播种量和氮肥用量对“绿旱一号”旱直播栽培穗部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杨安中,朱启升,陈周前,段素梅. 2009

[7]播期和品种对沿淮晚播稻茬小麦产量和产值的影响. 赵莉,何贤芳,都斌斌,刘泽,汪建来. 2021

[8]耐低温早籼稻新品系播期比较试验. 吕和平,范友胜,宛晓萍,尹玲,王晓宏,周兵,吴敬德. 2004

[9]冬油菜适当迟播有效减轻油菜根肿病. 费维新,王淑芬,李强生,吴晓芸,陈凤祥,侯树敏,荣松柏,郝仲萍,高智谋. 2016

[10]播期对不同品种大麦饲草及籽粒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陈晓东,赵斌,王瑞,朱斌,季昌好. 2021

[11]播期和密度对淮北地区皖麦52群体质量、叶绿素荧光及产量的影响. 张向前,杜世州,曹承富,乔玉强,赵竹,张耀兰. 2014

[12]不同播期密度对甜荞麦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姜涛,李玮. 2015

[13]播期对冬小麦群体性状、产量和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张向前,杜世州,曹承富,乔玉强,赵竹,张耀兰. 2014

[14]主要栽培措施对中筋小麦皖麦44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孔令聪,汪建来,曹承富,赵斌,赵竹. 2004

[15]江淮中部播期对夏玉米产量与灌浆特性的影响. 储昭康,王世济,毕健健,张林,彭晨,陈翔,武文明. 2025

[16]播期与密度对沿淮行蓄洪区玉米籽粒灌浆特性的影响. 武文明,王世济,陈洪俭. 2015

[17]安徽沿江地区露地鲜食玉米适宜播期确定. 张林,周登峰,武文明,彭晨,季学勤,杨太明,王世济. 2023

[18]安徽大豆生产中最佳硫水平的研究. 张继榛,马友华,郑路,竺伟民,章力干,司友斌,孙义祥,王道中,许华武. 1998

[19]安徽省水稻生产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张培江,占新春,吴文革,李安林. 2002

[20]高产、广适小麦品种筛选及其株型结构分析. 乔玉强,曹承富,赵竹,张耀兰,杜世州.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