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生物有机肥用量及部分替代化肥对小麦产量效应的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家宝 1 ; 孙义祥 1 ; 李虹颖 1 ; 袁嫚嫚 1 ; 邬刚 1 ; 张祥明 1 ; 胡润 2 ; 胡承庚 3 ;

作者机构: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安徽省养分循环与资源环境省级实验室

2.安徽省池州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3.六安市土壤肥料站

关键词: 小麦;商品生物有机肥;用量;有机替代比例;产量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20 年 036 期

页码: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为验证商品有机肥部分替代化肥对小麦产量的影响,以确定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最优比例,本试验采用大田小区试验的方法,以商品生物有机肥为材料,研究生物有机肥用量和部分替代化肥对小麦生长、产量与产量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小麦产量随生物有机肥施用量的增加而提高,当用量为5636.5 kg/hm2时,产量为7800.6 kg/hm2.在等养分条件下,生物有机肥料与化肥配合施用,能促进小麦植株个体的生长,有机肥替代17%~34%化肥比单施化肥处理增产11.3%~11.8%.在施用有机肥1500 kg/hm2的基础上,化肥减量34%,小麦产量达7542.0 kg/hm2,较单施化肥提高了11.8%,化肥减量34%与减量17%相比小麦产量差异不显著,主要原因是施用生物有机肥料可以增加有效穗、穗粒数、千粒重.本试验条件下,单施商品生物有机肥5600 kg/hm2,有机肥替代化肥的比例20%~30%,能有效减轻小麦菌核病的发生,改善小麦的产量结构,有利于产量的提高.

  • 相关文献

[1]生物有机肥用量和部分替代化肥对油菜产量的影响. 王家宝,孙义祥,李虹颖,袁嫚嫚,邬刚,张祥明,胡润,胡承庚. 2020

[2]不同钾肥用量和品种对结球甘蓝产量品质和养分吸收的影响. 郭熙盛,王文军,武际,朱宏斌,叶舒娅. 2006

[3]高产、广适小麦品种筛选及其株型结构分析. 乔玉强,曹承富,赵竹,张耀兰,杜世州. 2011

[4]安徽省农作物施肥与化肥用量调查研究. 钱晓华,胡荣根,余欢欢,单梦超,孙义祥,王道中,武际. 2014

[5]钾肥品种与用量对黄瓜养分吸收和分配的影响. 郭熙盛,朱宏斌,叶舒娅,武际,吴礼树. 2004

[6]小麦生物产量影响因素初探. 朱昭进,赵莉,何贤芳,王青,汪建来. 2011

[7]小麦新品种华成3366绿色增产技术研究. 乔玉强,刘良柏,王平信,毛立浩. 2017

[8]不同氮肥运筹对江淮南部稻茬小麦产量及氮肥利用的影响. 孙雪原,季雅岚,吴文革,孔令聪,叶为发,袁立伦,柴新荣,何毕. 2020

[9]保护性耕作和施用控释肥对小麦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王允青,郭熙盛,王静,许征宇,胡鹏,桑亚松,李立胜. 2009

[10]不同氮·钾水平对小麦产量和氮·钾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武际,郭熙盛,王允青,张祥明. 2009

[11]氮肥运筹对皖麦44产量性状的影响. 汪建来,曹承富,孔令聪,王瑞,甘斌杰,赵斌. 2001

[12]氮肥基追比例对烟农19小麦氮素吸收利用及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武际,郭熙盛,王允青,张平治. 2008

[13]沿江平原稻麦轮作系统维持钾素平衡和作物高产的钾肥运筹研究. 刘枫,吴传洲,朱克保,奚波,韩韦东. 2014

[14]淮北砂姜黑土区氮钾配施对小麦产量及氮、钾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雷之萌,韩上,武际,朱林,汪建来,何贤芳. 2017

[15]小麦品种(系)籽粒产量与其他若干性状关系初探. 何贤芳,赵莉,朱昭进,汪建来. 2011

[16]小麦株型性状与产量性状及生物学产量关系的初步研究. 何贤芳,赵莉,朱昭进,王青,汪建来. 2011

[17]氮肥施用时期及基追比例对土壤矿质氮含量时空变化及小麦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武际,郭熙盛,杨晓虎,黄晓荣. 2008

[18]安徽沿淮和淮北地区小麦穗粒重研究. 王青,赵莉,何贤芳,朱昭进,汪建来,姚大年. 2012

[19]P·Zn组合对小麦生长·产量和籽粒含氮量的影响. 尹恩,武际,郭熙盛. 2009

[20]小麦品种(系)籽粒产量与其他若干性状关系初探(英文). 何贤芳,赵莉,朱昭进,汪建来.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