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小花补血草组织培养与植株再生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董玲 1 ; 陈静娴 1 ; 廖华俊 1 ; 潘美芳 1 ;

作者机构: 1.安徽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

关键词: 小花补血草;组织培养;植株再生

期刊名称: 安徽农学通报

ISSN: 1007-7731

年卷期: 2002 年 8 卷 03 期

页码: 58

摘要: 试验显示小花补血草幼嫩花序作为组培快繁材料 ,取材容易 ,分化成苗效率高 ,克服了传统种子繁殖造成商品质量下降而茎尖组培取材料又较困难的问题

  • 相关文献

[1]亳菊茎尖愈伤组织诱导与再生植株的研究. 俞年军,彭代银,吴德林,刘守金,朱月信,曹勇,王韵琴,江芹,董玲. 2011

[2]玉米原生质体培养再生植株. 杨剑波,吴家道,程岩,郑乐娅,黄忠祥,刘祖林. 1992

[3]蓝莓丛生芽的诱导及植株再生. 宁志怨,江芹,陈静娴,廖华俊,董玲. 2007

[4]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器官发生途径再生植株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佘茂云,殷桂香,赵佩,杜丽璞,张平治. 2015

[5]安徽乌菜游离小孢子培养及植株再生体系建立. 秦艳梅,王明霞,江海坤,严从生,王艳,田红梅,张其安,方凌. 2017

[6]花生茎尖组培和植株再生研究. 汪强,童有才,王本超. 2001

[7]千头菊茎尖组培培养基的筛选及成苗率试验. 张华,张习奇,郭小丁,唐君,张允刚,李玉侠. 1999

[8]辣椒离体培养及再生体系的建立. 李浩宇,贾利,宋婷婷,汪胜,张于,方凌,张其安,严从生,隋益虎,江海坤. 2024

[9]白菜游离小孢子培养研究进展. 秦艳梅,王明霞,贾利,田红梅,王艳,张其安,江海坤,严从生,方凌. 2016

[10]绿萝组培外植体消毒灭菌技术研究. 徐伟,季索菲. 2016

[11]甘薯茎尖脱毒技术研究进展. 蒋明权,王钰,林毅,阮龙,张瑛. 2003

[12]辐射处理在玉米幼穗培养中的作用. 黄忠祥,郑乐娅,吴家道. 1990

[13]“一步法”诱导三角紫叶酢浆草再生体系的形成. 任杰,丁增成,刘祚军,唐菲,王艳,史丹. 2009

[14]红芽芋的丛生芽诱导和再生体系建立. 江芹,廖华俊,董玲,陈静娴,宁志怨,李卫文,许晓婷. 2015

[15]桑树顶芽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 李瑞雪,汪泰初,胡飞,章玉萍,贾鸿英. 2010

[16]月季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 徐伟,季索菲. 2015

[17]桃快速繁殖技术体系的研究. 孙俊,孙其宝,俞飞飞. 2003

[18]消毒时间和激素水平对小水榕组织培养的影响. 马绍鋆,金青,聂凡,蔡信,蔡永萍,赵婷. 2007

[19]安徽蓝莓种苗组培扦插繁育技术初探. 徐宏,胡勇,杨普,夏传超,邓永进,胡维胜,于丽娜. 2008

[20]亳菊的组织培养快繁技术研究. 江芹,李卫文,董玲,廖华俊,俞年军. 201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菊花新品种‘徽菊1号’

    作者:储转南;李卫文;汪炳元;唐茂贵;崔广胜;董玲;彭星星;熊瑞;韩飘;梁华;章庆华;李玉龙;李贝蓓;吴社根;王慧

    关键词:菊花;系统选育;黄花;两季采收;药用;品种

  • 菊花新品种‘徽菊2号’

    作者:储转南;李卫文;董玲;吴季秋;彭星星;崔广胜;唐茂贵;熊瑞;韩飘;梁华;沈文生;李玉龙;张启岭;王慧

    关键词:菊花;系统选育;白花;两季采收;品种

  • 群舒大地黄姜美,文翁传姜历千秋

    作者:闫冲冲;王前前;付玉营;龚猛;丁银媛;廖华俊

    关键词:舒城黄姜;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

  • 栝楼—小麦—鸡生态种养模式

    作者:梁华;彭星星;储转南;崔广胜;李卫文;董玲

    关键词:栝楼;小麦;鸡;生态种养

  • 安徽省菊花主栽区域施肥现状调查

    作者:井玉丹;汪霄;裴欢;董玲;李卫文;王家嘉

    关键词:菊花;施肥现状;减施增效

  • 舒城黄姜脱毒种姜繁育技术

    作者:闫冲冲;王前前;付玉营;丁思年;任永存;丁银媛;廖华俊

    关键词:

  • 贡菊新品种'贡菊2号'

    作者:储转南;李卫文;彭星星;吴季秋;崔广胜;董玲;唐茂贵;赵伟;胡连辉;章庆华;沈文生;熊瑞;韩飘;王慧;张启岭;张静

    关键词:贡菊;系统选育;药用植物;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