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钱开国 1 ; 罗加伟 1 ; 占丰瑞 1 ; 刘少君 2 ; 李虹颖 3 ; 熊启中 1 ; 张卫峰 1 ; 柴如山 1 ; 张朝春 1 ; 叶新新 1 ;
作者机构: 1.安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
2.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3.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土壤肥料研究所
关键词: 稻虾共作;中微量元素;龙虾品种;养殖密度;稻米品质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ISSN:
年卷期: 2023 年 005 期
页码: 855-86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探明不同稻虾种养模式下水稻中微量元素吸收与稻米品质的关系,开展不同龙虾品种和密度的田间试验,设计水稻单作(rice monoculture,R)、水稻克氏原螯虾低密度共作(rice co-cropping with Procambarus Clarkii in low density,RCL)、水稻克氏原螯虾高密度共作(rice co-cropping with Procambarus Clarkii in high density,RCH)和水稻澳龙共作(rice co-cropping with Cherax quadricarinatus,RA)4个处理,分析了稻米中微量元素含量、稻米品质、中微量元素与品质的相关性以及经济效益等指标。结果表明:稻虾共作模式提高了稻米中微量元素含量,其中Fe、Ca和Mg含量显著增加,与R处理相比,RCH、RCL和RA处理稻米的Fe含量分别增加52.0%、23.4%和21.4%,Ca含量分别增加45.7%、32.1%和22.8%,Mg含量分别增加45.0%、28.6%和23.3%。稻米中微量元素提升,有利于稻米品质的改善,稻米品质中的蛋白质与Fe、Ca和Mg呈显著(P<0.05)正相关,胶稠度与Fe、Ca和Mg呈极显著(P<0.01)正相关;直链淀粉含量和垩白粒率均与Ca呈极显著(P<0.01)负相关。稻虾共作模式提高了蛋白质含量和胶稠度,降低了稻米的垩白粒率和直链淀粉含量,稻米品质变优,其中RCH处理稻米品质改善效果最好。与R处理相比较,RCH、RCL和RA处理的纯收益分别增加了506%、314%和429%。总体而言,稻虾共作模式能够提高稻米中微量元素含量,改善稻米品质,提高经济效益,因此,在稻虾综合种养模式的选择中,龙虾品种和养殖密度是需要综合考虑的重要因素。
- 相关文献
[1]稻虾共作模式下龙虾品种和养殖密度对CH4和N2O排放的影响. 罗加伟,钱开国,徐博,李虹颖,刘少君,熊启中,李硕,孙瑞波,张朝春,叶新新. 2023
[2]稻虾共作磷素平衡特征及生态经济效益研究. 刘少君,李文博,熊启中,李虹颖,李军利,刘荣,郜红建,叶新新. 2021
[3]中微量元素肥在水稻上应用研究. 陈周前,李霞红,陈学英,潘学锋,郭永生. 2010
[4]栽插密度和穴栽苗数对杂交中粳Ⅲ优98米质的影响. 占新春,张培江,吴爽,李安林,姜福建. 2003
[5]安徽省稻米气候品质评价方法. 岳伟,陈曦,曹强,占新春,阮新民,徐建鹏,郁凌华. 2022
[6]当涂县水稻不同种类锌肥施用效果研究. 范存敏,胡现荣,卜容燕. 2023
[7]肥料种类对优质稻产量、品质及稻米食用安全性的影响. 桂云波,张瑛,吴敬德. 2014
[8]施氮水平对优质稻产量、品质及稻米Hg、As、Cd含量的影响. 滕斌,李之林,肖立中,张瑛,吴敬德,朱学桂,宣红. 2011
[9]抽穗期高温与干旱对不同籼型水稻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从夕汉,施伏芝,阮新民,罗志祥. 2014
[10]安徽省优质稻米生产区划研究(上). 李泽宫,王守海,吴李君. 1992
[11]分子标记辅助选择降低籼稻057的直链淀粉含量. 张士陆,倪大虎,易成新,李莉,汪秀峰,王宗阳,杨剑波. 2005
[12]杂交粳稻及其亲本千粒重与产量、品质的相关性. 占新春,张培江,董召荣,郑乐娅,付强. 2014
[13]皖南单季稻区种植利用紫云英对水稻产量、氮肥利用率及稻米品质的影响. 卜容燕,韩上,程文龙,胡润,朱勤,李敏,王慧,唐杉,武际. 2022
[14]不同灌溉方式对杂交粳稻皖旱优1号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 占新春,张培江,吴爽,付强. 2008
[15]促芽肥对再生稻准两优608产量和主要品质性状的影响. 习敏,徐秀娟,吴文革,汪靖桂,陈再高,孙雪原,许有尊. 2018
[16]高温胁迫对水稻花器官及稻米品质影响的研究进展. 赵启辉,马廷臣,夏加发,王元垒,赵宝,王青,朱昌兰,李泽福. 2013
[17]江淮杂交中籼水稻品质性状基因型与播期互作的AMMI模型分析. 陈刚,吴文革,胡鹏,陈楠,许有尊,习敏,孙雪原,黄义德,董伟. 2017
[18]氮肥运筹对双季晚稻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张四海,吴文革,李泽福,王元垒,黄义德,赵决建,方文杰. 2008
[19]人工老化对不同Wx基因型稻米品质及RVA谱的影响. 滕斌,杜士云,周俊峰,李泽福,罗志祥,吴敬德,张瑛. 2016
[20]籼粳交重组自交系群体主要稻米品质性状分析. 李泽福,夏加发,刘礼明,唐光勇. 200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巢湖流域不同轮作模式对水稻氮磷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影响评价
作者:浦潇;支玉鑫;李虹颖;陆银萍;熊启中;徐刚;叶新新;张卫峰
关键词:水稻;轮作模式;品质;肥料利用率;经济效益
-
不同水分管理条件下硫素对稻田土壤磷素有效性的影响研究
作者:魏晓璠;徐博;刘悦;陈绪祥;李虹颖;熊启中;景建元;柴如山;马超;王智;叶新新
关键词:有效磷;水分管理;硫磺;无机磷转化;有机磷
-
不同碳源配施磷石膏对设施次生盐渍化土壤的修复效果及小白菜生长的影响
作者:王少杰;李虹颖;史梦玲;申昊;刘龙;熊启中;方凌;王艳;景建元;叶新新
关键词:设施土壤;次生盐渍化;土壤修复;生物炭;磷石膏;小白菜;品质
-
稻虾共作模式下龙虾品种和养殖密度对CH4和N2O排放的影响
作者:罗加伟;钱开国;徐博;李虹颖;刘少君;熊启中;李硕;孙瑞波;张朝春;叶新新
关键词:稻虾共作;温室气体;综合增温潜势;养殖密度
-
不同分子量碳源对砂姜黑土磷素有效性和玉米磷吸收的影响
作者:阳琴;徐博;占丰瑞;赵华;李虹颖;熊启中;孙瑞波;李硕;张朝春;叶新新
关键词:碳源;分子量;磷有效性;磷形态;砂姜黑土;玉米;磷吸收量
-
不同新型磷肥对黄瓜产量、品质及磷肥利用率的影响
作者:徐雅婷;景建元;李虹颖;程启鹏;张朝春;柴如山;罗来超;熊启中;叶新新;郜红建
关键词:新型磷肥;磷素转化;黄瓜;产量;品质
-
配施不同腐秆剂对还稻田麦秸腐解和水稻产量的影响
作者:黄薇;吴凉萍;宋路遥;柴如山;刘梦丽;陆银萍;曹小闯;邬刚;马超
关键词:秸秆还田;腐秆剂;秸秆腐解;水稻生产;土壤微生物生物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