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稻鸭共生对枞阳媒鸭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李俊营 1 ; 刘伟 2 ; 钱立祥 2 ; 詹凯 2 ; 马瑞钰 2 ; 李岩 2 ; 章薇 2 ; 刘盛南 3 ;

作者机构: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安徽祥飞枞阳媒鸭养殖有限公司

2.;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安徽祥飞枞阳媒鸭养殖有限公司

3.;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研究所;安徽祥飞枞阳媒鸭养殖有限公司;

关键词: 稻鸭共生;枞阳媒鸭;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

期刊名称: 中国家禽

ISSN: 1004-6364

年卷期: 2018 年 07 期

页码: 32-3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为探索枞阳媒鸭稻鸭共生养殖效果,选择同批次孵化、相同条件下饲养的28日龄体重差异不显著的枞阳媒鸭2 400只,随机分为稻鸭共生组和圈养组(对照组),研究稻鸭共生对枞阳媒鸭生产性能和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期56 d。结果显示:稻鸭共生组枞阳媒鸭第8、10和12周龄体重均显著高于圈养组(P<0.05)。试验期间稻鸭共生组每只枞阳媒鸭平均日耗料(75.70 g)显著低于圈养组(147.88 g)(P<0.05)。稻鸭共生组枞阳媒鸭的体斜长、骨盆宽、胫围、宰前体重、胸肌率和瘦肉率均显著高于圈养组(P<0.05)。稻鸭共生组枞阳媒鸭血清总胆固醇、碱性磷酸酶、尿素氮和三碘甲腺原氨素含量显著低于圈养组枞阳媒鸭(P<0.05),甘油三酯和甲状腺素含量则显著高于圈养组枞阳媒鸭(P<0.05)。研究表明,枞阳媒鸭适合稻鸭共生养殖模式,生产性能较好,饲料消耗量减少。

  • 相关文献

[1]不同公母比例对本交笼养种鸡生产性能、血液生化指标、羽毛覆盖和抗体水平的影响. 李岩,詹凯,诸立春,李俊营,刘伟,马瑞钰,崔海军,张新,柳哲杰. 2018

[2]补饲女贞子对泌乳奶牛生产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赵小伟,杨永新,黄冬维,赵辉玲,程广龙. 2015

[3]复合添加剂对乌骨鸡产蛋性能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许月英,李俊营,曹明珠,詹凯,唐焰,赵瑞宏. 2010

[4]中草药添加剂对围产期奶牛血液生化指标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赵小伟,齐云霞,杨永新,吴涛,黄冬维,丁海生,赵辉玲,程广龙. 2020

[5]β-胡萝卜素对蛋鸡生产性能的影响. 李俊营,詹凯,吴俊锋,朱由彩,刘伟,唐焰. 2012

[6]线粒体标记分析安徽省三个家鸭群体间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关系. 刘伟,詹凯,郭伟丰,李俊营,范群英. 2013

[7]枞阳媒鸭体尺及屠宰性能研究. 刘伟,李俊营,詹凯,许月英,杨秀娟,程智中,唐焰. 2013

[8]适合稻鸭共生技术鸭的品种及作用. 吴娟,章薇. 2012

[9]稻鸭共生与牧草轮作生态农业模式的效果研究. 熊国远,章薇,武际,吴娟,吴月胜,童来宝. 2010

[10]稻鸭共生技术引进吸收与创新. 熊国远,许月英,章薇,吴娟,吴月胜. 2011

[11]日本稻鸭共生技术产业见闻. 熊国远,钱坤,吴文革. 2012

[12]安徽省稻鸭共生技术操作规程的探讨. 熊国远,吴文革,吴月圣,谢俊龙,许月英,陈周前,吴世义. 2010

[13]稻鸭共生技术对水体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谢俊龙,熊国远. 2010

[14]稻鸭共生技术对水体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 谢俊龙,熊国远,童来宝. 2012

[15]稻鸭共生中鸭的放养密度及作用效果研究. 卞国宝,熊国远. 2010

[16]稻鸭共生绿色农业生产技术试验初报. 熊国远,朱秀柏,张东红,陈周全. 2005

[17]稻鸭共生中鸭的放养密度及作用效果研究. 夏生林,熊国远. 2012

[18]饵料不同鱼饲比对黄鳝肝脏、血液生化指标及抗病力的影响. 凌俊,江河,胡王,段国庆,胡玉婷,潘庭双. 2015

[19]电热断趾对本交笼饲养蛋种鸡育雏育成期生长发育的影响. 李岩,刘盛南,詹凯,马瑞钰,李俊营,刘伟,崔海军,郑钟. 2016

[20]日粮糖水平对1龄团头鲂生长性能和体组成及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 蒋阳阳,李向飞,刘文斌,李海洋,何吉祥. 2016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