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王世济 1 ; 陈洪俭 1 ; 左晓龙 1 ; 阮龙 1 ; 高正良 1 ;
作者机构: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烟草研究所/玉米研究中心
关键词: 淮北地区;隆平206;夏玉米;高产示范;配套技术措施
期刊名称: 安徽农学通报
ISSN: 1007-7731
年卷期: 2013 年 24 期
页码: 24-26
摘要: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于2012年和2013年在淮北地区开展了玉米高产示范,通过选用隆平206玉米品种,采用土壤深松,即麦收后土壤深松30~50cm;增加密度,即留苗密度90 000~97 500株/hm2,收获密度83 280~94 764株/hm2;平衡施肥,即实行有机无机相结合和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相结合进行施肥;防病虫保绿防衰,即应用热雾工程技术防治玉米灌浆期的病虫害;成熟收获等技术,经专家实测验收,利辛县、太和县、埇桥区、濉溪县玉米产量分别为12 123.0kg/hm2、13 749.6kg/hm2、12 043.5kg/hm2、12 053.4kg/hm2,实现了玉米高产在不同年份间和不同地区间的重演,并创造了安徽省夏玉米的历史最高纪录。
- 相关文献
[1]淮北地区玉米‘隆平206’适宜密度研究. 王世济,武文明,韩坤龙,陈洪俭. 2014
[2]淮北地区夏玉米高产的适宜收获期研究. 吴兰云,徐茂林,周得宝,陈洪俭,陈现平,李建花,李金才. 2010
[3]玉米隆平206高产制种技术. 陈恩银,产焰坤. 2013
[4]玉米高产创建及配套技术措施. 王世济,陈洪俭,韩坤龙,聂桂霞,李楠,李杰. 2013
[5]增施氮肥对玉米植株氮积累量和器官氮含量的影响. 李强,武文明,彭晨,王世济. 2019
[6]安徽淮北地区小麦品种及其系谱. 吴清鹄,张志勇. 1993
[7]淮北地区小麦超高产栽培适宜追氮时期研究. 杜世州,曹承富,张耀兰,赵竹,乔玉强,刘永华,张四华. 2010
[8]夏大豆3000kg/hm~2栽培技术指标与技术操作规程. 张磊,戴瓯和. 2003
[9]淮北地区小麦综合栽培技术组装配套研究. 牛元民,杜世州. 2007
[10]阜南县主要三熟高效种植模式的研究. 项田夫,王省业,朱炜华,李治才,胡永年,王光宇. 2000
[11]淮北稻麦吨粮田建设中水稻高效开发与高产配套技术探讨. 汪强. 1993
[12]淮北地区小麦主栽品种对低温胁迫的响应及抗寒性评价. 乔玉强,曹承富,杜世州,赵竹,张向前,李玮,陈欢. 2018
[13]淮北地区晚播小麦产量构成分析及抗晚播品种筛选研究. 乔玉强,曹承富,杜世州,赵竹,李玮,陈欢,张向前. 2015
[14]淮北地区温室越冬番茄栽培技术. 刘天宝,刘才宇,赵贵云,朱培蕾,吴国喜,朱秀蕾. 2009
[15]淮北平原宜子粒机收夏玉米品种的播期与收获期分析. 武文明,陈洪俭,张林,陈翔,彭晨,竟丽丽,王世济. 2020
[16]夏玉米普通尿素一次施肥位点优化研究. 姜超强,卢殿君,王世济,周健民,祖朝龙,王火焰. 2017
[17]氮肥后移促进受渍夏玉米根系形态恢复和提高花后光合性能. 武文明,王世济,陈洪俭,崔权仁,竟丽丽. 2017
[18]沿淮地区夏玉米喷施“金得乐”的安全叶龄研究. 王世济,阮龙,王俊,武文明,陈洪俭. 2012
[19]氮肥运筹对夏玉米产量及籽粒灌浆的影响. 曹承富,汪芝寿,孔令聪. 1993
[20]控释氮肥对夏玉米产量及氮肥利用效率的影响(英文). 李敏,王道中,郭熙盛,武际,叶寅,王静,韩上.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设施栽培鲜食玉米“彩甜糯100”生长和产量对秋季播期的响应
作者:张林;武文明;周登峰;彭晨;王世济
关键词:鲜食玉米;秋季播期;设施栽培;反季节上市;产量;效益
-
黑糯玉米新品种"珍珠糯8号"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
作者:张玮;王俊;阮龙
关键词:黑糯玉米;珍珠糯8号;选育;栽培技术
-
江淮地区玉米品种适宜性研究
作者:彭晨;王世济;张林;武文明
关键词:玉米;品种;性状;产量;抗性;江淮地区
-
玉米南方锈病的研究进展及防治对策研究
作者:刘明利;张玮;王俊;丁舰舟;阮龙
关键词:玉米;南方锈病;发病原因;种质资源;防治对策
-
安徽沿江地区露地鲜食玉米适宜播期确定
作者:张林;周登峰;武文明;彭晨;季学勤;杨太明;王世济
关键词:鲜食玉米;播期;气象因子;生育期;产量
-
安徽省太和县中国南瓜曲叶病毒自然侵染南瓜的检测分析
作者:陈莹;马超;郭志;高正良;韩科雷;胡淑珍;严丹侃;王芳
关键词:南瓜;中国南瓜曲叶病毒;系统发育分析
-
安徽省青贮玉米产业现状及前景分析
作者:王俊;董召荣;张玮;董庆;阮龙
关键词:青贮玉米;产业现状;发展模式;前景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