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左晓龙 1 ; 张会南 1 ; 童有才 1 ;
作者机构: 1.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
关键词: 玉米;杂交种;皖单8号;品种特性;栽培技术
期刊名称: 中国农学通报
ISSN: 1000-6850
年卷期: 2004 年 20 卷 03 期
页码: 118-119
摘要: 皖单8号玉米杂交种是安徽省农科院作物研究所于1996年以自交系皖系46做母本,自交系文黄31413为父本育成的玉米单交种,生育期95~100d。根据品比、区试、生产试验结果,该品种具有丰产稳产、适应性广、抗逆性好等特点。于2001年通过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 相关文献
[1]鲜食糯玉米新品种皖糯3号选育研究. 童友才,左晓龙,张会南,阮龙,王世济,张玮,陈洪俭. 2012
[2]甜玉米杂交种皖甜1号的选育及栽培技术研究. 童有才,张会南,左晓龙. 2006
[3]弘大8号特征特性及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卓越,童有才,王秀梅. 2008
[4]皖西大别山区玉米中高产栽培技术探讨. 张祎,阎晓明,朱庆正. 1993
[5]皖枣3号的品种特性及栽培管理技术. 陈晓东,陆丽娟,孙其宝. 2014
[6]抗倒两系杂交中籼稻徽两优6号品种特性研究. 栗云端. 2013
[7]皖系粗毛型长毛兔的选育. 赵辉玲,朱秀柏,李立冰,陈胜,袁昌凤. 2000
[8]利用RAPD技术检测杂交稻种子纯度(Ⅱ)-协优63与其三系DNA扩…. 杨剑波,孔令传. 1996
[9]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双低杂交种皖油14的选育. 陈凤祥,胡宝成,李强生,侯树敏,吴新杰,费维新,李成,陈维生. 2003
[10]利用RAPD技术检测杂交稻种子纯度(Ⅰ)──汕优63与其三系DNA扩增产物的区别. 杨剑波,李莉,汪秀峰,向太和,吴家道,孔令传,刘华开,张亚兵. 1996
[11]甘蓝型油菜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双低杂交种“皖油18”的选育. 陈凤祥,胡宝成,李强生,侯树敏,吴新杰,费维新. 2002
[12]甘蓝型油菜隐性核不育双低高油杂交种核优46及高产栽培技术. 陈凤祥,胡宝成,吴新杰,李强生,侯树敏,费维新,范志雄,江莹芬. 2011
[13]家蚕夏秋用品种8212、限回的育成及皖夏二号的选配. ^A孙家羿^B1^D1%^A李圣^B2^D1%^A黄德辉^B3^D1%^A杜经元^B4^D1%^A李庆宝^B5^D2. 2004
[14]铵饱和沸石—磷灰石释放土壤磷的作用和应用. 李录久,殷雄,张琳,陈勇,李国,吴兰云,谢儒章. 1999
[15]江淮丘陵地区玉米农业抗旱保水剂应用研究. 王允青,何传龙,许浒. 2004
[16]关注小西瓜-小西瓜:迷你魅力挡不住. 江海坤,严从生,宝红. 2004
[17]中熟高架载培专用型番茄品种:皖粉3号. 张其安. 2001
[18]杂交水稻生产面临的挑战及其对策. 李成荃. 1992
[19]洋桔梗切花栽培技术. 张晓玲,徐义流. 2004
[20]新型多用途油料作物-紫苏在我省的开发利用问题. 郭高,何文敏,戴延寿,崔应国,张德玉,余家斌,卜建英,计中明. 1990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栽培密度对黑糯玉米秋季性状指标的影响
作者:任四海;阮龙;左晓龙;齐耀程;钱益亮;王俊;张玮;郭进
关键词:黑糯玉米;栽培密度;籽粒颜色;田间性状;品尝指标
-
玉米抗黄曲霉田间高通量鉴定方法构建及应用(英文)
作者:齐耀程;丁舰舟;左晓龙;张玮;钱益亮;任四海;王俊;郭进;阮龙
关键词:玉米;黄曲霉;接种方法;病情级别;抗性评价
-
玉米种子萌发响应淹水胁迫的定量蛋白质组学研究
作者:张玮;阮龙;张欣;左晓龙
关键词:玉米;定量蛋白质组学;淹水胁迫
-
淹水胁迫下不同活力玉米种子定量蛋白质组研究
作者:张玮;左晓龙;张欣;阮龙
关键词:玉米;高活力种子;定量蛋白质组学;淹水胁迫
-
玉米不同单倍体诱导系之间杂交组合诱导效果的研究
作者:丁舰舟;钱益亮;左晓龙;齐耀程;王俊;张玮;张云华;阮龙
关键词:玉米;单倍体;诱导系;杂交组合;诱导率
-
玉米单倍体创建方法及其在玉米育种中的应用(英文)
作者:钱益亮;郭耀;丁延超;王利锋;郭进;王俊;齐耀程;张玮;左晓龙;阮龙
关键词:玉米;育种;单倍体;加倍技术
-
玉米新品种华安513示范试验
作者:钱益亮;周庆国;尤谨慎;李廷奇;周林;阮龙;张玮;王俊;左晓龙
关键词:玉米;品种;华安513;示范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