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中薯20号和中薯7号马铃薯新品种引种比较试验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作者: 廖华俊 1 ; 金黎平 2 ; 庞万福 2 ; 江芹 1 ; 董玲 1 ; 李卫文 1 ; 石景 1 ;

作者机构: 1.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

2.中国农业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

关键词: 马铃薯;新品种;中薯20号;中薯7号;安徽

期刊名称: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ISSN: 1672-352X

年卷期: 2013 年 40 卷 04 期

页码: 592-59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安徽是马铃薯中原二季作区的典型区域,开展马铃薯新品种引进筛选对于带动整个中原二季作区马铃薯品种的更新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试验以费乌瑞它为对照,在安徽开展了中薯20号、中薯7号马铃薯新品种比较分析。结果表明,中薯20号、中薯7号平均鲜薯产量分别为56.42和60.82 t·hm-2,分别较对照增产34.75%和45.29%;其生育期分别为65 d和67 d,蒸食口感好,且较抗马铃薯早疫病、晚疫病、卷叶病毒病。适宜在安徽全省种植,可在马铃薯二季作区参考种植。

  • 相关文献

[1]安徽省不同生态环境下夏大豆新品种产量与农艺性状间的关系. 胡国玉,杨勇,王雅楠,李杰坤,王大刚,吴倩,王维虎,黄志平. 2024

[2]安徽省马铃薯虫害的预防与补救措施. 罗守进. 2016

[3]安徽中薯系列马铃薯新品种比较试验. 廖华俊,金黎平,江芹,庞万福,杨月英. 2016

[4]马铃薯新品种‘皖马铃薯1号’的选育. 廖华俊,朱永东,闫冲冲,杨月英,董玲,宁志怨,江芹. 2018

[5]早熟马铃薯新品种‘皖马铃薯2号’的选育. 廖华俊,江芹,闫冲冲,杨月英,高正良. 2018

[6]安徽省水稻生产现状及其发展对策. 张培江,占新春,吴文革,李安林. 2002

[7]安徽省杂交棉育种进展及产业化. 路曦结,何团结,吴德祥. 2004

[8]依靠科技进步 推动安徽粮食生产能力不断提升. 张长青. 2011

[9]安徽省耕地变化态势分析及保护对策. 孙红忠,周春香,韩千红. 2001

[10]安徽农业东向发展的几点思考. 王光宇. 2005

[11]安徽省县域经济发展问题分析和对策研究. 潘泽义. 2004

[12]安徽省稻曲病气象等级预报方法研究-以池州为例. 岳伟,伍琼,陈曦,姚卫平,邱坤,陈金华,阮新民. 2020

[13]安徽省蚕桑产业创新驱动发展的做法与成效. 章玉萍,陈明,张丽丽. 2021

[14]安徽省耕地数量时序变化分析预测及对策. 孙红忠. 2000

[15]论安徽茶业如何由比较优势转向竞争优势. 廖万有. 2003

[16]安徽省低碳农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 朱丽君,王光宇,姚升,张扬,姜涛,张耀兰. 2015

[17]安徽土著鳜鱼规模化人工繁育关键技术研究. 季索菲,侯冠军,崔凯,呙明跃,胡玉婷,王利军,段国庆. 2019

[18]安徽省翘嘴鲌野生群体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胡玉婷,侯冠军. 2022

[19]明代安徽主要农业自然灾害与防控研究. 鲍立新. 2019

[20]2018年安徽省兔产业发展趋势与建议. 黄冬维,程广龙,赵辉玲,杨永新,赵小伟,齐云霞,王小飞,汪勇.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