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词云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研究学科:茶树良种选育与繁育研究;名优茶开发、茶叶深加工研究;茶树栽培研究;茶树病虫害防治研究;土壤农化与茶叶生化研究。
- 详细介绍
- 科研成果
- 统计分析
一、机构的沿革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其前身始于1915年北京政府农商部在安徽省祁门县南乡平里建立的“农商部安徽模范种茶场”。这是我国最早建立的茶叶专业研究机构。1917年11月改名为“农商部茶业改良场”。至解放前,该机构名称与隶属关系多次变动, 但试验示范从未间断。在创建初期,我国老一辈的茶叶专家陆荣、吴觉农、胡浩川、冯绍裘、庄晚芳、钱梁等曾在这里艰苦创业。三、四十年代已具一定规模,成为当时几乎所有茶叶科技工作者向往的学习、实验基地,被誉为“茶叶科研艰苦创业的典范”和“茶叶专家的摇篮”。解放后,1950年2月更名为祁门茶叶试验场,先后由中茶公司皖南分公司及安徽省农业厅领导;1962年改名为安徽省农业科学院祁门茶叶研究所,成为省农科院直属专业研究所之一。文革期间,省农科院撤销,茶叶研究所于1969年下放到祁门县。1973年又归属省农科院至今。1995年,省编委下文定为安徽 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历经一百多年的创业,全所拥有试验、示范茶园150亩,科研、示范生产用房17544平方米。现有在职职工57人,其中科技人员36人(正高级职称4人,副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12人,初级职称8人)。所内设茶树育种研究室(国家茶树育种中心安徽分中心)、综合栽培研究室、茶园环境研究室、茶叶加工研究室、所办公室、屯溪研发中心、祁门基地管理办公室。 二、科研发展概况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从创建初期至解放前的30多年间,由于国内屡遭战祸,机构变动频繁,人事不稳定,人力、财力都受到限制,茶叶科研工作在艰难条件下起步,并逐步得以开展。至1949年解放,各项试验工作有:(1) 栽培方面,开展了茶籽播种试验、扦插试验、压条方法、茶苗移栽时期和方法、施肥试验、采摘试验、茶树病虫防治等研究。首次在国内建立了单行和双行密植茶园,并提出适合当时应用的改进播种和采摘的试验结果。(2)品种方面,对祁门种进行了调查并进行了选种准备工作。(3)制茶方面,进行了萎凋程度试验、揉捻程度试验、发酵程度试验、干燥程度试验、原料质地与萎凋、揉捻、发酵等相关作用试验等等,为提高红茶品质提供了技术依据。首次在国内创制工夫红茶机械初制设备,开展初制工艺规程的研究,为制茶机械化奠定了基础。(4)茶叶化学分析方面。在当时仪器药品常受限制的情况下,开展了茶树叶灰份含量、茶叶水溶性灰份测定、茶叶内单宁与全涩量同生长期间气温高低、降雨量的关系;发酵时间与茶的主要成份变化的关系研究。此外还进行了一些精茶与鲜叶化验工作。(5)技术人才方面。编印多种书刊,设置各类示范茶园并培训出一大批茶叶技术人才,输送到全国各地,为我国茶叶生产和科学技术发展做出重大贡献。 我所现有茶树育种、茶树栽培、茶园环境和茶叶加工4个研究室,分别对应茶树种质资源与新品种选育、茶树生理与有害生物综合治理、茶园土壤肥料、茶叶加工品质调控与资源利用4个研究方向和茶树种质资源与品种选育、茶树病虫草害绿色防控、茶园土壤环境与地力提升、茶叶加工与装备4个团队。主要职责是:开展安徽茶树种质资源保护、新品种选育繁育技术研究;开展茶园环境治理、茶树优质高效生态栽培、低效茶园改造、茶园管理机械化、茶树病虫草害绿色防控技术研究;开展名优茶加工、茶叶精深加工与工程装备研究;适时向农业主管部门提出茶叶生产关键技术,为全省茶叶生产提供技术指导。
人才队伍
负责人:廖万有
组织机构
所内设综合栽培研究室、机械制茶研究室、化验质检研究室暨安徽省农科院茶叶质量检测中心、市场信息研究室、所办公室、财务科、示范茶场。
上级单位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研究领域
茶树良种选育与繁育研究;名优茶开发、茶叶深加工研究;茶树栽培研究;茶树病虫害防治研究;土壤农化与茶叶生化研究。
获得成就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联系方式
电话:(0559)4516197,4512744 邮箱 :
邮编:245600 传值:(0559)4516197
地址:安徽省黄山市祁门县文峰南路
网址
发文趋势
期刊分布统计
收录级别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