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中国大豆种质资源抗大豆孢囊线虫5号生理小种鉴定研究
《大豆科学 》 1998 北大核心
摘要:1992-1995年,应用田间自然病圃和病土盆栽鉴定方法,对黑龙江、河北、山东、安徽、福建和广东等21个省市保存的3391份栽培大豆和169份野生大豆种质资源进行了抗大豆孢囊线虫5号生理小种的抗性鉴定。鉴定结果:栽培大豆抗病的27份,占参试材料的0.80%,这些抗病品种多为黑色种皮;野生大豆抗病的3份,占参试材料的1.78%,在鉴定的野生大豆和栽培大豆中没有发现免疫品种。这些抗病资源大多来自河北、山东、山西、内蒙赤峰、吉林和黑龙江等地。
关键词: 大豆孢囊线虫;生理小种;抗性鉴定;大豆


试论蚕桑生产现状及促进规模化经营的对策
《安徽农学通报 》 1998
摘要:1我国蚕桑生产现状我国的蚕桑生产在世界上居于首位,年产茧67万吨,占世界茧总产量的75%,其中四分之三用于出口,平均年创汇35亿美元。它为国民经济发展和农村经济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虽然近代的蚕业科技进步推动了我国蚕业生产发展,但从总体来看,并没有完全...


农业科研单位引智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农业科技管理 》 1998
摘要:科学技术已日益成为全人类共识的知识与财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因此,积极推进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已成为我国发展科技事业,推动经济建设的一项长期的重要方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工作开始走向世界,与世界各国合作与交流的范围日益扩大。引进国外智力工...


烘干温度对银杏黄酮含量的影响
《安徽农学通报 》 1998
摘要:银杏(ginkigobilobaL.)是我国特有的多功能裸子植物树种。在安徽省林业第二次创业中,银杏已被作为我省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行了大面积种植。由于银杏叶提取物富含黄酮及其甙类化合物,对冠心病、哮喘和老年性痴呆症有很好的疗效,并且能有效地清除体...
关键词: 银杏叶,黄酮,烘干温度


用模糊数学的聚类方法划分安徽省烤烟的适宜气候区域
《安徽农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 》 1998
摘要:本文用动态聚类方法对我省各烟区气候进行了划分,取入水平为0.8426,将全省分为两个主区:Ⅰ.皖南最适宜区;Ⅱ.江淮适宜区;再将主区Ⅱ分为三个亚区;Ⅱ_1.亳宿适宜区;Ⅱ_2.定、凤、嘉、蚌适宜区;Ⅲ_3.皖西适宜区。


淮北棉区棉花超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1998
摘要:1996~1997年试验结果,淮北棉区选用强优势杂交棉“皖杂40”,采用双膜覆盖栽培,4月初播种,密度3.75万株/hm2左右,施N300kg/hm2、P2O5300kg/hm2、K2O225kg/hm2,系统化调,合理整枝,综合治虫,获得单产皮棉2243.2~2542.5kg/hm2的超高产。
关键词: 棉花;超高产;双膜覆盖


凤阳烤烟高低产值年及气象条件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 1998
摘要:利用安徽省凤阳县历年烤烟资料,划分该县烤烟高低产值、丰歉和优劣质年景,研究高低产值年烤烟产值、产量和上中等烟比重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高产值年1hm2烤烟平均产值1591.80元,产量1460.85kg,上中等烟比重33.39%,气象产值、产量和上中等烟气象比重分别占实际产值、产量和上中等烟比重28.94%、24.51%和12.58%;低产值年1hm2烤烟平均产值730.65元,产量842.55kg,上中等烟比重20.32%,气象产值、产量和上中等烟气象比重的绝对值分别占实际产值、产量和上中等烟比重57.63%、39.79%和34.06%。
关键词: 烤烟;产值;产量;质量;气候年型


烟草套袋繁种技术研究初报
《安徽农业科学 》 1998
摘要:烟草中心花开放后5~10d是套袋的适宜时期,在这一时期内套袋,自交种的产量高、千粒重大。羊皮纸袋、牛皮纸袋和报纸袋均可用于烟草套袋自交,使用寿命以羊皮纸袋最长(大于18d),报纸袋最短(7~10d),牛皮纸袋居中(7~12d)。凡要求单株繁种量大的项目,应使用羊皮纸袋,牛皮纸袋和报纸袋只适于单株繁种量少的繁种项目。套袋前用2.5%的溴氰菊酯2500倍喷雾防治烟草花序上的害虫,可以明显地减轻花序上的虫害,有利于提高自交种的产量和质量。
关键词: 烟草;套袋;繁种


以人生财 走科研开发强所之路
《农业科技管理 》 1998
摘要:安徽省农科院水稻研究所是在原作物所水稻研究室和生物技术研究室的基础上建立和发展起来的,1987年正式成立。现有杂种优势利用、育种工艺、生物技术、品种资源、栽培生理、种质检测、良种开发等7个专业研究室,形成了学科比较齐全的省级专业研究所。所内现有职工8...


覆膜旱作水稻生育特点及其适宜栽培技术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1998
摘要:对覆膜旱作水稻栽培措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覆膜旱作水稻分蘖持续时间长,分蘖旺盛,分蘖苗多但成穗率低,平均50%左右;旱作水分胁迫光合生长,全生育期延长半个月以上;与同等肥力水平水作相比,旱作水稻平均每穗粒数减少10粒以上,每穗实粒数减少15.9~19.6粒,千粒重下降1.2~1.5g,最终减产20%左右,且减产幅度随稀植程度增大而加剧。旱作每公顷产谷7500kg(以上)的栽培条件是:施纯氮180.0kg,N∶P∶K约3∶1∶2,栽插密度10.5万穴/hm2,双本栽,在此基础上适当增施氮肥和提高栽插基本苗数可提高产量。
关键词: 水稻,覆膜旱作,生育特点,栽培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