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安徽省沿江棉区皖棉13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00
摘要:采用 2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 ,对影响棉花产量的氮磷钾和密度等因素进行了优化组合研究 ,建立了适合安徽沿江棉区的高产、优质、高效综合栽培措施数学模型。确立了皖棉 13号在沿江棉区的高产栽培措施决策方案 :在施用氮 182 .2 5~ 2 16 .9kg/hm2 、P2 O586 .0 4~ 10 1.2 8kg/hm2 、K2 O2 36 .2 5~ 2 6 1.9kg/hm2 ,密度为 2 .74~ 2 .95万株 /hm2 的条件下 ,可获得 5 6 2 5kg/hm2 的籽棉产量。在沿江棉区中等肥力土壤上 ,皖棉 13号高产栽培最佳氮磷钾施用配比为 1∶0 .5∶1.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活力素(PHOENIX)在棉花上的应用研究
《安徽农学通报 》 2000
摘要:研究了广谱活性态综合植物营养剂活力素对棉花生长及产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 :活力素比较适合在棉花开花期使用 ,在 80 0 - 10 0 0倍释液范围内其增产幅度随用药浓度的增加而提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棉13棉种泡沫酸脱绒耐温性研究初报
《中国棉花 》 2000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通过皖棉 1 3不同温度、不同时间处理的种子的发芽试验研究 ,探明了皖棉 1 3棉种在不同温度和处理时间下的发芽特性 ,模拟出了拟合度很高的回归方程 ,并求出皖棉 1 3能正常发芽的耐温临界值为 69.5℃。研究也表明 ,在 60℃下处理80 min的皖棉 1 3棉种 ,仍然能够正常发芽并形成健康幼苗 ,超出了工业上设定的最高温度界限 ,为改进棉种泡沫酸脱绒加工工艺提供了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