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626条记录
生长猪不同赖氨酸/消化能水平日粮饲养效果对比试验报告

畜禽业 2000

摘要:生长猪饲喂A、B、C 3种日粮,A、B、C的消化能均为12.7MJ/kg,赖氨酸含量分别为0.70%、0.75%、0.80%,A、B、C赖氨酸/消化能比分别为0.55g/MJ、0.59g/MJ、0.63g/MJ。结果表明,饲养4周时,头均增重B>C>A,D、A间差异显著(P<0.05),料重比A>C>B,D、A间差异显著(P>0.05);饲养8周时,头均增重B>C>A,3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料重比A>C>B,B、A间差异显著(P<0.05),3组间每千克增重饲料成本比较A>C>B,综上所述B粮为最优。

关键词: 生长猪 赖氨酸/消化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灵芝桑茶的研制

中国农学通报 200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中籼K优绿36高产制种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2000 CSCD

摘要:杂交中籼K优绿 3 6的母本K17A是新一代高异交率的粳质籼核籼型新质源不育系 ,父本绿 3 6属中熟中籼新品系 ,根据K优绿 3 6父母本的主要特征特性 ,提出K优绿 3 6在淮北地区的高产制种技术主要是 :合理安排播差期 ,搭好丰产苗架 ,提高异交结实率 ,严格隔离和去杂 ,抓好病虫害防治

关键词: 杂交中籼 K优绿36 制种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普通丝瓜品种的熟性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0 CSCD

摘要:对 6个长条丝瓜品种的熟性和丰产性进行了新复极差测验 ,结果表明 :荆门种、杭州肉丝瓜第 1雌花节位低 ,早期产量高 ,总产量也高 ;白玉霜前期产量较高 ,这三者均是培育早熟丝瓜的良好材料。南京长丝瓜生长势旺 ,总产量较高 ,有一定的利用价值。小梢种、大梢种、杭州棒锤瓜在早期生产和育种上不能直接利用

关键词: 丝瓜 品种 早熟性 丰产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壳蛋鸡新品种

农村百事通 2000

摘要:青壳蛋鸡是世界稀有鸡种,只在我国偏僻山区农户中有极少量的发现,其它国家和地区尚无此种鸡。 该鸡体型清秀,羽毛紧凑,羽色有黄、麻、黑三种,专产绿色、青褐色鸡蛋。成年公鸡体重1.5~2.0公斤,母鸡1.2~1.5公斤,年产蛋150~210枚,平均蛋重约47克。据测定:这种青壳蛋蛋清比其它鸡蛋浓,蛋黄色深发红,蛋黄大,约占蛋重的35.4%。微量元素含量较高,锌、硒、磺,分别是普通鸡蛋的1.5~3.5倍、5倍和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皖南丘陵茶区主要害虫及天敌资源调查

安徽农业科学 2000 CSCD

摘要:1998年春茶期间对宣州市麻姑山茶叶蚕茧场林间茶园进行调查 ,分析了昆虫物种数 ,昆虫个体数 ,益、害虫物种比值和个数比值的波动 ,认为通过植树造林等措施 ,形成多样性复杂的植被环境 ,既有利于提高茶叶品质 ,又利于增进自然天敌的生存繁衍及其对害虫的生态控制能力。

关键词: 皖南丘陵地区 林茶间作园 主要害虫 天敌资源 生态控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新品种农桑12号、14号引种试验

安徽科技 2000

摘要:农桑系列品种在安徽省早在1992年就有零星种植,为了解农桑系列品种在安徽省的种植情况,我们于1996年春季引进了农桑12号、农桑14号进行桑品种区试鉴定。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地点 在安徽省蚕桑所品种园,每个品种设置了两个重复试验区,每小区0.5亩,以湖桑32为对照,共设6个小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蟹育苗中生态因子对蟹苗成活率的影响

农业科技通讯 2000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省沿江棉区皖棉13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00

摘要:采用 2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 ,对影响棉花产量的氮磷钾和密度等因素进行了优化组合研究 ,建立了适合安徽沿江棉区的高产、优质、高效综合栽培措施数学模型。确立了皖棉 13号在沿江棉区的高产栽培措施决策方案 :在施用氮 182 .2 5~ 2 16 .9kg/hm2 、P2 O586 .0 4~ 10 1.2 8kg/hm2 、K2 O2 36 .2 5~ 2 6 1.9kg/hm2 ,密度为 2 .74~ 2 .95万株 /hm2 的条件下 ,可获得 5 6 2 5kg/hm2 的籽棉产量。在沿江棉区中等肥力土壤上 ,皖棉 13号高产栽培最佳氮磷钾施用配比为 1∶0 .5∶1.2。

关键词: 皖棉13号 栽培措施 产量效应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安徽棉业信息网”初探

江西棉花 200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