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生长猪不同赖氨酸/消化能水平日粮饲养效果对比试验报告
《畜禽业 》 2000
摘要:生长猪饲喂A、B、C 3种日粮,A、B、C的消化能均为12.7MJ/kg,赖氨酸含量分别为0.70%、0.75%、0.80%,A、B、C赖氨酸/消化能比分别为0.55g/MJ、0.59g/MJ、0.63g/MJ。结果表明,饲养4周时,头均增重B>C>A,D、A间差异显著(P<0.05),料重比A>C>B,D、A间差异显著(P>0.05);饲养8周时,头均增重B>C>A,3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料重比A>C>B,B、A间差异显著(P<0.05),3组间每千克增重饲料成本比较A>C>B,综上所述B粮为最优。


杂交中籼K优绿36高产制种技术
《安徽农业科学 》 2000 CSCD
摘要:杂交中籼K优绿 3 6的母本K17A是新一代高异交率的粳质籼核籼型新质源不育系 ,父本绿 3 6属中熟中籼新品系 ,根据K优绿 3 6父母本的主要特征特性 ,提出K优绿 3 6在淮北地区的高产制种技术主要是 :合理安排播差期 ,搭好丰产苗架 ,提高异交结实率 ,严格隔离和去杂 ,抓好病虫害防治


新品种农桑12号、14号引种试验
《安徽科技 》 2000
摘要:农桑系列品种在安徽省早在1992年就有零星种植,为了解农桑系列品种在安徽省的种植情况,我们于1996年春季引进了农桑12号、农桑14号进行桑品种区试鉴定。 一、材料和方法 1.试验地点 在安徽省蚕桑所品种园,每个品种设置了两个重复试验区,每小区0.5亩,以湖桑32为对照,共设6个小区。


安徽省沿江棉区皖棉13号高产栽培技术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2000
摘要:采用 2次回归旋转组合设计 ,对影响棉花产量的氮磷钾和密度等因素进行了优化组合研究 ,建立了适合安徽沿江棉区的高产、优质、高效综合栽培措施数学模型。确立了皖棉 13号在沿江棉区的高产栽培措施决策方案 :在施用氮 182 .2 5~ 2 16 .9kg/hm2 、P2 O586 .0 4~ 10 1.2 8kg/hm2 、K2 O2 36 .2 5~ 2 6 1.9kg/hm2 ,密度为 2 .74~ 2 .95万株 /hm2 的条件下 ,可获得 5 6 2 5kg/hm2 的籽棉产量。在沿江棉区中等肥力土壤上 ,皖棉 13号高产栽培最佳氮磷钾施用配比为 1∶0 .5∶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