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782条记录
安徽省地方桑树种质资源过氧化物同工酶差异性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1 CSCD

摘要:依据桑树冬芽的过氧化物同工酶谱带图对安徽省 17个地方桑树品种进行聚类分析 ,比较其遗传差异 ,并把这些品种分为4类 ,各类型具有来源相近且某些形态特征相近的特点

关键词: 桑树 地方品种 遗传差异 过氧化物同工酶 系统聚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类型肥料在蔬菜上的应用效果

安徽农业科学 2001 CSCD

摘要:对农家肥、化肥和生物肥在蔬菜上的应用效果进行了比较 ,结果表明 :生物肥对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改良土壤理化性质均有较好效果。加强生物肥的推广 ,对发展生态农业、无公害生产和沃土工程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生物肥 农家肥 化肥 蔬菜 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转pepc基因水稻的选育

江苏农业学报 2001 CSCD

摘要:通过基因工程 ,将玉米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pepc)基因导入水稻品种“Kitaake” ,获得高表达的转pepc基因水稻 ,系统选育后 ,获得第 7代稳定种质。转pepc基因水稻的PEPC活性比原种高 2 4倍 ,净光合速率比原种高 5 0 %。以第 7代稳定转基因材料作父本 ,与水稻不育系“培矮 64S”、“2 9130S”、“70 0 1S”以及恢复系“5 12 9”、“Y910 7”、“H9195”、“双九A”和“437”进行杂交 ,获得 80 5株后代材料 ,并从中鉴定出 47株高PEPC活性和高光合效率的植株。这些植株的PEPC活性和净光合速率 (Pn)均高于母本 ,且Pn与PEPC活性呈正相关 ,r=0 666 0 。证明通过基因工程与杂交相结合的方法 ,可将转pepc基因水稻的高光效特性传递到杂种稻的不育系和恢复系中

关键词: 水稻 pepc基因 高光效育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花药培养加速离子束介导转基因水稻后代的纯合速度

安徽农业科学 2001 CSCD

摘要:利用花培加速玉米稻分离后代的纯化。从 1996年开始 ,对转基因玉米稻经多代选择仍“疯狂”分离的后代 ,进行花药培养 ,经两年的繁育种植 ,已获得株型较理想、性状稳定遗传的玉米稻花培株系 ,表明将花药培养方法与转基因技术相结合 ,对加速玉米稻分离后代的纯化是有效的

关键词: 水稻 离子束介导 后代变异 遗传稳定性 花培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结构调整的制约因素探讨

乡镇经济 2001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牛生理调节剂有效减少猪牛运输损耗

中国农村科技 2001

摘要:猪牛长途运输会造成体重损耗和死亡,一般认为是猪、牛在运输过程中拉粪拉尿造成的,但实际上主要是运输应激引起牲畜生理代谢机能的紊乱,消耗体内营养所造成的。 笔者经多年研究,筛选出由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组成的生理调节剂,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蚕多倍体发生与染色体观察分析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以家蚕一代杂交种 5A-富雌蛹和刚产下卵为材料 ,观察研究其后代的幼虫生殖腺的染色体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微波处理可以诱发家蚕产生多倍体 ,诱发的多倍体因诱发材料不同而有差异 :在以雌蛹为材料的微波处理后代中发现了三倍体 ( 2 n=3x=84 )和混倍体 ( 2 n=2 x=56 ,2 n=3x=84 ) ;在以卵为材料的微波处理后代中发现了四倍体 ( 2 n=4 x=1 1 2 )和混倍体 ( 2 n=2 x=56 ,2 n=4 x=1 1 2 )。 G-带显示结果表明 ,在减数分裂的双线期、终变期和早中期 的纤细染色体上显示出微弱的带纹 ,但是未能获得可供带型分析的显微照片

关键词: 家蚕 染色体 人工诱发多倍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对安徽白山羊肉用性能的影响

草食家畜 2001

摘要:对安徽白山羊及其二元杂交和三元杂交的肉用性能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①二元杂交使安徽白山羊产肉性能提高 ,但某些肉质指标略有下降 ,如波×安F1代和萨×安F1代肌纤维直径变粗 ,萨×安F1代肌肉嫩度变差 ;②三元杂交使安徽白山羊产肉性能提高 ,但肉质有变劣的趋势 ,波×萨×安肉用性能好于马×萨×安

关键词: 安徽白山羊 二元杂交 三元杂交 肉用性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对微绿球藻生长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01 CSCD

摘要:实验研究了氮源及其质量浓度对微绿球藻生长的影响 ,结果表明 ,作为虾、蟹、贝类幼体及海水仔鱼的生物饵料 ,微绿球藻在以尿素或硝酸钠作氮源 ,氮质量浓度在 2 4.6 4× 10 - 6 时 ,生长最快

关键词: 微绿球藻 生长 氮源 质量浓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建鲤的人工繁殖及苗种培育试验

内陆水产 200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