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转pepc基因水稻的选育
《江苏农业学报 》 2001 CSCD
摘要:通过基因工程 ,将玉米的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pepc)基因导入水稻品种“Kitaake” ,获得高表达的转pepc基因水稻 ,系统选育后 ,获得第 7代稳定种质。转pepc基因水稻的PEPC活性比原种高 2 4倍 ,净光合速率比原种高 5 0 %。以第 7代稳定转基因材料作父本 ,与水稻不育系“培矮 64S”、“2 9130S”、“70 0 1S”以及恢复系“5 12 9”、“Y910 7”、“H9195”、“双九A”和“437”进行杂交 ,获得 80 5株后代材料 ,并从中鉴定出 47株高PEPC活性和高光合效率的植株。这些植株的PEPC活性和净光合速率 (Pn)均高于母本 ,且Pn与PEPC活性呈正相关 ,r=0 666 0 。证明通过基因工程与杂交相结合的方法 ,可将转pepc基因水稻的高光效特性传递到杂种稻的不育系和恢复系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牛生理调节剂有效减少猪牛运输损耗
《中国农村科技 》 2001
摘要:猪牛长途运输会造成体重损耗和死亡,一般认为是猪、牛在运输过程中拉粪拉尿造成的,但实际上主要是运输应激引起牲畜生理代谢机能的紊乱,消耗体内营养所造成的。 笔者经多年研究,筛选出由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组成的生理调节剂,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家蚕多倍体发生与染色体观察分析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 2001 北大核心
摘要:以家蚕一代杂交种 5A-富雌蛹和刚产下卵为材料 ,观察研究其后代的幼虫生殖腺的染色体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微波处理可以诱发家蚕产生多倍体 ,诱发的多倍体因诱发材料不同而有差异 :在以雌蛹为材料的微波处理后代中发现了三倍体 ( 2 n=3x=84 )和混倍体 ( 2 n=2 x=56 ,2 n=3x=84 ) ;在以卵为材料的微波处理后代中发现了四倍体 ( 2 n=4 x=1 1 2 )和混倍体 ( 2 n=2 x=56 ,2 n=4 x=1 1 2 )。 G-带显示结果表明 ,在减数分裂的双线期、终变期和早中期 的纤细染色体上显示出微弱的带纹 ,但是未能获得可供带型分析的显微照片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