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9626条记录
脱毒马铃薯试管苗与扦插苗微型薯生产比较

安徽农业科学 2003 CSCD

摘要:生产比较试验表明 :脱毒马铃薯试管苗生育期最长为 12 9d ,一次、二次扦插苗生育期分别为 12 0和 110d。每百株结薯数和产量以试管苗较高为 860粒 ,重 172 5 .2 7g ,二次扦插苗较低为 664粒 ,重 14 47.5 3g。试管苗早期结薯性状好 ,中后期三者差异不大。微型薯平均单粒重以一次苗最重为 2 .2g ,二次苗次之为 2 .18g ,试管苗最轻为 2 .0 1g。

关键词: 微型薯 试管苗 一次扦插苗 二次扦插苗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无公害茶叶生产中的农药安全使用问题

茶业通报 2003

摘要:病虫害防治是无公害茶园管理的重要环节。优先采用非化学防治措施,按照无公害茶叶生产规程中的农药安全使用方法,有限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品种进行化学防治,严格控制茶叶中的农药残留量,是无公害茶叫生产的关键措施。

关键词: 无公害茶叶 病虫防治 农药使用 茶叶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抗热应激剂对肉鸡生产性能及生化指标影响

中国畜牧杂志 2003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研究了抗热应激剂对肉鸡的影响。试验选用健康、体重均匀的 2 1日龄AA商品代肉鸡 72 0只 ,按每组 1 80只 ,随机分成 4组 (对照组、抗热应激剂 1、2、3组 ) ,每组设 3个重复 ,每重复 60只。结果表明 :日最高气温在 31~ 33℃环境下的 4~ 7周龄AA肉鸡抗热应激剂 3组饲养效果最好。 3组日增重、日采食量、饲料转化率比 1、2、对照组都高(与对照组差异显著或极显著 ) ;成活率各组间差异不显著 (P >0 .0 5)。肉鸡在 33℃气温下 49日龄采血测得 :血浆皮质酮 1、2、3组比对照组分别低 1 4 .9% (P <0 .0 5)、1 2 .7% (P >0 .0 5)、1 6 .5 % (P <0 .0 5) ;T3 1、2、3组分别比对照组低 1 8.5 %(P <0 .0 5)、2 0 .0 % (P <0 .0 1 )、2 3 .9% (P <0 .0 1 ) ;T41、2、3组分别比对照组低 2 2 .9% (P <0 .0 1 )、1 9.3 % (P <0 .0 1 )、2 5 .3 % (P <0 .0 1 )。

关键词: 畜牧学 生产性能 抗热应激剂 生化指标 肉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高效利用水稻育种的现状与展望

中国农学通报 2003

摘要:中国水稻对氮肥的利用率平均仅在 2 8%~ 37%之间 (低于世界一般水平 15~ 2 0个百分点 )。江苏一季的施氮量超过国际公认的的安全标准 (年施氮量 2 2 5kg hm2 )达 2 7 6 %。按此标准 ,则每年至少造成 180万t的氮肥 (纯氮 )的浪费。将带来严重的环境污染。缓释、控释性等有机肥料的施用 ,可提高氮素的利用率 ,但成本太高。中国科学家已在水稻第 12条染色体上检出 1个QTL与氮素利用率关联 ,且表现出显著的加性和显性效应。因此 ,培育适合于不同栽培条件的氮高效新品种 ,是切实可行的。这对于降低氮素肥料的使用量 ,保护环境 ,意义十分重大。

关键词: 水稻 氮肥高效利用率 现状与展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育种单位种业发展之我见

中国种业 2003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人工诱导家蚕ZZWW型三倍体的细胞遗传学分析

蚕业科学 2003 CSCD

摘要:试验以探讨ZZWW型四倍体雌蚕在减数分裂中性染色体行为为目的 ,用玉泽的过冷却处理方法诱发的四倍体雌蚕 (ZZWW )与带有伴性赤蚁基因的二倍体雄蚕 (ZschZsch)交配 ,发现有ZZWW型三倍体发生。根据ZZWW型三倍体发生 ,分析四倍体雌蚕减数分裂中形成配子的种类和比例、遗传学行为及ZZWW型三倍体蚕的形成机制

关键词: 家蚕 人工多倍体 细胞遗传学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鸡病诊断多媒体专家系统的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03 CSCD

摘要: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媒体环境的鸡病诊断专家系统的设计方法。该系统用多媒体素材库支持知识库和数据库 ,以计量医学作为推理机制。建成后的系统操作简单 ,界面友好 ,诊断迅速准确 ,可方便地服务于养鸡户

关键词: 鸡病 诊断 多媒体 专家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虫杂交棉农艺性状相关性分析

安徽农业科学 2003 CSCD

摘要:采用多种相关分析方法 ,研究了 66个抗虫杂交棉F1 代产量、产量构成因素以及纤维品质等主要农艺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 :抗虫杂交棉产量构成因素中 ,衣分和单株结铃数对籽棉、皮棉产量的作用最大 ,而单铃重对产量的影响较小。产量与纤维比强度和麦克隆值均呈正相关 ,抗虫杂交棉仍然存在纤维长度、强度与细度不协调的问题。进一步分析了产量和纤维品质性状与生育性状的相关性 ,并提出相应的抗虫杂交棉选育和栽培技术

关键词: 相关分析 通径分析 农艺性状 抗虫杂交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茶叶综合利用及其产品开发途径

福建茶叶 2003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家蚕暗化型基因提高杂交率

中国蚕业 2003

摘要:家蚕一代杂交种的杂交率是困扰蚕种质量的重要问题之一。为保证蚕种质量,国家制定了家蚕一代杂交种的强制性标准,即家蚕一代杂交种的杂交率不得低于95%。每年国内常有因杂交率达不到标准而成批淘汰的蚕种,常因杂交率低造成减产、蚕农索赔事件时有发生。现生产用蚕品种均为白蛾,区别不明显,蚕种生产环节多,难以做到杂交彻底。为解决这一难题,蚕种生产一直沿用传统的蛾体喷染不同颜色的操作技术,识别杂交中的纯对淘汰,以确保一代杂交种的杂交率。使用该方法虽有效果,但费工费时,造成蛾体污染,缩短雄蛾寿命,降低蛾活力,增加不良卵率,且操作不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