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rice yield(模糊匹配)
300条记录
蒸谷米水稻机械化绿色栽培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20

摘要:蒸谷米具有高营养价值,加工品质好,出饭率高,易储藏等优点。介绍了蒸谷米水稻,同时提出针对性的机械化绿色栽培技术,主要包括栽培环境,栽培方式,品种选择、处理,田间管理、防治,以及收获贮藏等方面,旨在为蒸谷米水稻栽培研究提供理论基础,为蒸谷米市场提高抗风险能力。

关键词: 蒸谷米 水稻 栽培技术 绿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化肥减量模式对水稻农艺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安徽农业科学 2020

摘要:为探索水稻肥料高效施用技术,促进安徽水稻绿色生产.研究了不同化肥减量模式对水稻农艺性状、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减少化学肥料用量的基础上,施用控失肥料显著增加水稻产量.与农户习惯施肥(T2)相比,控失肥处理(T3、T4、T5 )的水稻产量分别增加了7.91%、9.31%和10.32%,增产原因主要是穗数的增加,但一次性施用包膜控失肥(T6)下,其产量与农户习惯施肥无显著差异.控失肥处理(T4、T5)的水稻经济效益均高于农户习惯施肥,增幅为10.11%和10.97%.

关键词: 化肥减量 水稻 产量 经济效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丙炔噁草酮在水稻及稻田环境中的残留消解动态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CSCD

摘要:为科学评价丙炔噁草酮在水稻田中安全性,采用田间试验方法,监测了丙炔噁草酮在水稻和稻田环境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量.稻壳样品采用二氯甲烷提取,稻田水、土壤、植株和糙米样品用乙腈振荡提取,经玻璃层析柱净化,气相电子捕获检测器分析测定.结果表明:稻田水、土壤、植株、稻壳和糙米中丙炔噁草酮添加浓度为0.01~1.0 mg/kg时,平均添加回收率为82.4%~99.6%,相对标准偏差为1.62%~7.56%,方法最低检测浓度均为0.01 mg/kg.丙炔噁草酮在田水、土壤和植株中的消解规律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Ct=Coekt,消解半衰期分别为2.4~5.4、10.0~12.7、2.4~5.8天.以低剂量112.5 g a.i./hm2和高剂量168.75 g a.i./hm2施药丙炔噁草酮一次,收获期在土壤、植株、稻壳和糙米中的最终残留量均低于检出限.丙炔噁草酮在糙米中的残留量低于中国和欧盟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MRL)标准.

关键词: 丙炔噁草酮 残留 消解 水稻 稻田环境 气相色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肥紫云英对稻田土壤系统氮素平衡的影响综述

中国农学通报 2020 CSCD

摘要:为了系统了解稻田种植豆科填闲作物紫云英后氮素流通的变化情况,笔者综合阐述了紫云英对稻田土壤系统中氮素的输入、输出的影响,整体评价水稻-紫云英种植体系中氮素的平衡,结论主要包括:(1)紫云英能高效固氮并替代部分化肥、提高氮肥利用率;(2)通过提高水稻产量和氮含量,紫云英可以增加水稻收割携走氮量;(3)紫云英能够有效降低土壤氮素的径流损失;(4)紫云英可能具有降低土壤氮素淋溶损失的潜力,但是支撑数据较少;(5)紫云英能够显著减少稻田NH3挥发,但是对N2O的影响尚存争议.综上所述,紫云英在保障水稻产量的基础上,能够降低氮素损失所带来的环境风险,有效改善稻田土壤系统氮素平衡情况.

关键词: 紫云英 化肥减量 氮肥利用率 氮平衡 水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水稻重金属镉代谢的生理和分子机制研究进展

作物杂志 2020 北大核心

摘要:水稻籽粒镉污染是一个世界范围内广泛存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有关控制镉积累的数量性状位点(QTL)和调节水稻镉积累及分配的重要功能基因被广泛研究和报道,揭示了水稻中镉积累的遗传多样性。本文主要回顾和总结水稻中镉的吸收、转运、积累和外排的生理和分子机制,概述目前学者们在培育"低镉大米"方面所做的一些研究,并讨论了降低籽粒中镉含量的现存问题及发展方向。

关键词: 水稻 吸收与转运 积累与外排 基因工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长江流域中稻产量和品质性状差异与其生育期气象因子的相关性

江苏农业学报 202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在不同光温条件下水稻品种产量和品质的响应特点,利用长江流域中稻区多样的气候条件,2017年和2018年分别在长江流域中稻区9个省(市)设立10个和11个试验点,选择各地区代表性品种8~9个,共18个品种,进行大田分期播种试验,以当地最适播种期为基准,前后共分3期播种,分析供试水稻产量和品质的变化,并记录同期的气象特征.结果表明:所有试验点2年3期分期播种水稻品种的光温特征可以分为3个区域,即高温高光照区(长江流域中部)、低温低光照区(长江流域西部)以及中温中光照区(长江流域东部);产量高低顺序为低温低光照区(长江流域西部)>中温中光照区(长江流域东部)>高温高光照区(长江流域中部),精米率为中温中光照区(长江流域东部)>低温低光照区(长江流域西部)>高温高光照区(长江流域中部),垩白粒率和蛋白质含量均为高温高光照区(长江流域中部)>中温中光照区(长江流域东部)>低温低光照区(长江流域西部),直链淀粉含量为低温低光照区(长江流域西部)>高温高光照区(长江流域中部)>中温中光照区(长江流域东部),胶稠度为中温中光照区(长江流域东部)>高温高光照区(长江流域中部)>低温低光照区(长江流域西部),糊化温度区域间差别不大.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齐穗后光、温分别与产量和品质均显著相关(P<0.05),在长江流域中稻区,选择适宜的品种,参照长江流域中部"双减"(齐穗后20 d内的平均温度不超过31℃,日照时数不超过160 h)、长江流域东部"一减(温)一增(光)"(齐穗后平均温度不超过29℃,日照时数不少于90 h)以及长江流域西部"双增"(平均温度不低于20℃,日照时数不少于110 h)等温光原则,均可以种植出高产与优质协调的稻米.

关键词: 水稻 长江流域 产量 品质 温度 光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对水稻产量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中国稻米 2019

摘要:以N两优1998和中籼优质杂交稻万象优华占为材料,研究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对水稻产量和肥料利用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能够提高水稻茎蘖数,增加产量,提高肥料利用率,以机插秧在减基蘖肥20%内配合侧深施肥的处理效果较好.与风送方式相比,螺旋式侧深施肥效果更好.

关键词: 水稻 机插秧 侧深施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施氮量对不同品种水稻氮素利用及碳氮代谢关键酶的影响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施氮量对不同品种水稻(Oryza sativa L.)氮素利用、光合效率及碳氮代谢的影响,以不同品种的水稻品种RH 003和wp 6为供试品种,氮肥运筹按基肥(50%)、分蘖肥(20%)和穗肥(30%) 3次施用,通过设置4个施氮水平(N用量设0,120,195,270 kg·hm~(-2))的田间小区试验,研究氮素水平对水稻产量和氮素利用效率的影响,并探讨氮素水平下水稻碳氮代谢关键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2个水稻品种的子粒产量随施氮量增加而显著增加,施氮后,2个品种剑叶的长度和宽度都大幅增长。从产量构成因子来看,在一定范围内,施氮肥增产主要是提高了品种的有效穗数和每穗粒数。随施氮量增加,植株地上部干质量显著增加,2个品种的氮肥农学利用效率和氮肥偏因素生产力却逐渐降低,在120或195 kg·hm~(-2)处理下,更有利于水稻品种获得最高的氮肥生理利用效率和氮素收获指数;与对照(0 kg·hm~(-2))相比,随施氮量增加,2个品种蔗糖合成酶活性变化幅度不大,而硝酸还原酶活性则表现了先增后降的变化趋势,显著高于对照处理,且在120 kg·hm~(-2)处理下,硝酸还原酶活性达最大。

关键词: 氮肥 水稻 氮肥利用效率 碳氮代谢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江淮地区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研究

现代农业科技 2019

摘要:为验证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对水稻生产的影响及在肥东县的适宜性,特进行相关试验。结果表明,水稻机插侧深施肥能有效提高肥料的利用率,减少肥料流失,提高水稻产量。在施肥总量相同的情况下,机插侧深施肥与机插不侧深施肥在单株有效穗、千粒重和产量上明显提高;施肥总量减少30%的机插侧深施肥与不侧深施肥的单株有效穗和产量相当,但综合效益高763.2元/hm2。由此表明,水稻机插秧同步侧深施肥技术具有可靠性、先进性,可在肥东县示范推广。

关键词: 水稻 侧深施肥 产量 经济效益 江淮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深度学习的水稻病虫害诊断方法研究

洛阳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摘要:病虫害是影响水稻等农作物产量的重要制约性因素。为探索基于深度学习的水稻病虫害诊断方法,采用图片尺寸归一化、截取感兴趣区域、病理分割3种预处理方式分别与Faster R-CNN Inception v2、SSD MobileNet v1两种深度学习目标检测预训练模型结合,在TensorFlow深度学习平台下进行水稻病虫害识别模型的训练和诊断效果测试。实验结果表明,6种条件下水稻病虫害识别准确率分别为99.65%、90.74%、92.60%、82.23%、65.74%和20.41%,其中采用归一化尺寸和Faster R-CNN模型时水稻病虫害识别准确率最高,且具有较低的训练时长,较适宜用于水稻病虫害诊断。

关键词: 深度学习 水稻 病虫害识别 诊断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