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安徽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关键词:Soybean(模糊匹配)
124条记录
大豆种子抗老化鉴定的方法研究

大豆科学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选用遗传差异相对较大的皖豆24、皖豆25(杂交品种)及合豆3号的种子,在温度为40℃、湿度为85%的条件下老化处理4、8和12 d,研究加速老化过程中不同基因型大豆种子成苗率、发芽率、电导率及单株幼苗干重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加速老化时间的延长种子活力下降;加速老化处理8 d,3个品种的各项鉴定指标均发生改变:品种的成苗率、发芽率及单株幼苗干重显著降低,电导率明显升高,且品种间有显著差异;发芽率和成苗率的变化在品种间具有一致性,电导率、单株幼苗干重的变化和成苗率品种间一致性较差;成苗率和发芽率的相关性最高(r=0.972**)。利用国家大豆微核心种质中的91份资源对老化鉴定方法进行验证,结果在温度为40℃,湿度为85%条件下老化8 d的种子发芽率及老化指数与在自然条件下老化15个月的发芽率及老化指数极显著相关(r=0.943**,0.716**)。综合分析认为,温度为40℃,湿度为85%条件下老化处理8 d,以种子发芽率为活力鉴定指标可作为大豆种子抗老化性的鉴定方法。

关键词: 大豆 种子老化 抗性 鉴定方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931A及其保持系种子和花药的蛋白质组初步研究

种子 2011 CSCD

摘要:目的:对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931A及其同型保持系W931B的种子和花药蛋白质组进行比较性研究,探讨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发生的机理。方法:本研究采用SDS-PAGE与LC-MS/MS联用方法。结果:发现不育系W931A与其保持系W931B种子的蛋白质SDS-PAGE电泳图谱基本没有差异带,二胞花粉期花药SDS-PAGE图谱间有3条差异带。结论:雄性不育基因表达具有时空和器官特异性,与育性有关的蛋白主要在花药中表达。对差异表达的蛋白如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NBS-LRR疾病抵抗蛋白质的同源物、ATP合成酶b亚基、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类锌指蛋白等进行功能分析,推测不育系W...

关键词: 大豆 质核互作雄性不育 差异蛋白质组学 凝胶电泳 串联质谱

黄淮海南部地区大豆主要病虫害种类及防控措施

大豆科技 2011

摘要:大豆是我国的重要农作物,是国内外蛋白质和食用油的主要来源。文章针对黄淮海南部大豆区域高蛋白夏大豆生产中主要的病虫害进行了调查和分析,并对如何防控大豆主要病虫害的措施进行了综述,以期为黄淮海大豆生产中的病虫害综合防控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豆 病害 虫害 防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芝麻与大豆间作套种增效技术研究

安徽农学通报(上半月刊) 2011

摘要:目的:建立较优的芝麻与大豆间作套种的配比模式。方法:试验采用随机区组设计,6个处理,3次重复,共计18个小区,小区畦宽1.8m、沟宽0.5m,面积为18m2。6种处理(芝麻∶大豆)分别为T1(3行芝麻、3行大豆)、T2(2行芝麻、4行大豆)、T3(2行芝麻、6行大豆)、T4(4行芝麻、2行大豆、T5(CK,16行大豆)、T6(CK2、6行芝麻)。结果:初步得出了最优配比即3行大豆//3行芝麻处理,产值和土地当量比(LER)最高,分别为13117.2元/hm2和1.06;大豆产量1377 kg/hm2,芝麻产量591.6 kg/hm2;较单作大豆、芝麻收益增加6.92%、4.77%。结论:该研究为芝麻与大豆间作的最佳种植配比提供理论依据。

关键词: 芝麻 大豆 间作套种 增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淮海南部主栽大豆品种及栽培技术概述

园艺与种苗 2011

摘要:[目的]推广黄淮海南部适宜栽培的大豆品种。[方法]对主栽品种的特征特性、产量表现及栽培技术要点进行阐述。[结果]概述了适宜这一地区的大豆田间栽培技术措施。[结论]为优质高产大豆的推广和栽培提供帮助。

关键词: 大豆 主栽品种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931 A及其保持系种子和花药的蛋白质组初步研究

种子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W 931 A及其同型保持系W 931 B的种子和花药蛋白质组进行比较性研究,探讨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发生的机理。方法:本研究采用SDS-PAGE与LC-MS/MS联用方法。结果:发现不育系W 931 A与其保持系W 931 B种子的蛋白质SDS-PAGE电泳图谱基本没有差异带,二胞花粉期花药SDS-PAGE图谱间有3条差异带。结论:雄性不育基因表达具有时空和器官特异性,与育性有关的蛋白主要在花药中表达。对差异表达的蛋白如ADP-葡萄糖焦磷酸化酶、NBS-LRR疾病抵抗蛋白质的同源物、ATP合成酶b亚基、硫氧还蛋白过氧化物酶、类锌指蛋白等进行功能分析,推测不育系W 931 A的雄性不育可能与淀粉合成受抑制,能量代谢紊乱和细胞凋亡有关。

关键词: 大豆 质核互作雄性不育 差异蛋白质组学 凝胶电泳 串联质谱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大豆品种豆乳的凝聚特性研究

大豆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全国不同地区的67个大豆品种为原料,研究了不同品种豆乳的凝聚特性,并分析了大豆理化成分与豆乳的凝聚特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豆乳的氯化钙凝聚特性受大豆中多种化学组分的影响。可溶性蛋白、P、豆乳总固形物含量越高的品种,凝固速度越慢,凝乳所需要的Ca2+浓度也越高;蛋白质组成中11S/7S比值越大,豆乳凝固越早,凝乳也越快;滴定酸度与豆乳完全凝固所需的Ca2+浓度呈显著正相关(r=0.279,P<0.05),与豆乳上清液中不沉淀的蛋白含量呈显著负相关(r=-0.253,P<0.05);脂肪、百粒重等在豆乳凝乳过程中作用不明显。上述结果随大豆品种不同而有所差异。

关键词: 大豆品种 豆乳 凝聚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南繁育种技术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2011 北大核心

摘要:南繁是大豆育种的一个重要环节。笔者从播前准备、田间管理等方面,总结了大豆南繁工作的经验和注意事项,以供南繁工作者参考。

关键词: 大豆 南繁 经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大豆不育系的恢复系筛选及其杂种优势利用研究

大豆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大豆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S0105为母本,与分别来自国内外不同纬度、不同生态区的280个品种测交,根据测交一代的花粉育性和植株育性,筛选出恢复株率达97%以上的恢复系9个;用这9个恢复系与不育系配制杂交组合,对其F1籽粒产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所有杂交组合的F1都有超亲和超标优势,其中超亲和超标优势都达到25%以上的组合有4个。

关键词: 大豆 雄性不育系 恢复系 杂种优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杂交夏大豆制种必备的几个因素分析

大豆科技 2010

摘要:杂交优势的利用是大幅度提高大豆产量的有效途径。杂交制种产量过低是制约杂交大豆推广的瓶颈。杂交大豆生产受种植区域、杂交亲本、气象条件和栽培措施四大因素的影响,只有同时满足各种条件,才能获得较好的制种效果。

关键词: 杂交制种 夏大豆 制约因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